我国水处理剂的生产和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不同水处理领域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因此对目前所体现的国内外差距不能一概而论。整体上看,由于我国水处理剂是70年代以后陆续投产的,这些产品除少数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外,大部分是剖析、仿制或依据国外专利研制的,再加上我国水处理剂工业发展历史较短,科研经费有限,因此具有基础薄弱、技术比较落后、整体水平不高的特点。按以下几方面分析国内外差距。
(1) 产量: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水处理剂的产量很低。美国1997年各种水处理剂销售总额约为35.2亿美元。我国水处理剂的总产值与美国相差甚远。
(2) 品种:
循环冷却水处理剂:主要包括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及配套的预膜剂、清洗剂和消泡剂等。大类品种国内基本配套齐全,已能大量替代进口,并能部分出口。通过对不同年代3次大型技术引进(70年代13套大化肥装置、80年代的石油化工装置和80年代末的宝钢冶金装置的配套水处理技术)的及时消化和开发,大大缩短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基本掌握了国外一些著名的水处理公司如美国的Nalco、Drew、Betz、日本的栗田、片山等公司的技术和配方特点。目前在品种上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新型水溶性共聚物、新型膦羧酸、氧化型杀菌剂和含溴杀菌剂上。“八五”期间虽经努力开发了某些新品种,如AA-STA(丙烯酸-磺化苯乙烯共聚物)、AA-AMPS(丙烯酸-磺化丙烯酰胺共聚物)、膦羧酸(如PBTC、HPA)等,但多半未形成生产规模。
杀菌剂:如工业用水杀菌剂,目前我国投入生产用的仅液氯、季铵盐等少数品种,而国外近几年发展了有机硫季膦盐、噻唑膦等,目前不少水处理剂在乡镇企业生产,部分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品种单一,除聚丙烯酰胺外,只有聚丙烯酸钠和少量聚胺,聚丙烯酰胺的系列化水平很低。高分子量和超高分子量品种、低毒品种和阳离子品种(特别是粉末产品)远落后于国外。
从品种的总体看,我国已经具有配套的、系列化的水处理剂品种,各个类别国外有的,国内基本也有。但值得指出的是,国外上述品种很多是系列产品,有很多专用的品种,而我国一般只有1~2种。
(3) 质量:
我国的水处理剂约80%是由乡镇企业生产的。经过长期发展,出现一批在生产技术及设备、生产规模及管理上达到相当水平的优秀企业,但从整体看,随着乡镇企业潜力的枯竭,管理的滑坡,有不少企业的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从全行业看,各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致使整体质量欠佳。
但以国内先进水平而论,则情况有所不同。循环冷却水处理剂,就国内某些主要生产厂家来说,其生产技术水平虽不能与国外先进水平全面相比,但其产品质量与国外相差不很大,有的品种质量与国外产品完全相当或超过国外产品,打入了国外市场。我国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除品种少外,在分子量、毒性和速溶性等方面也体现了质量上的差距,这些差距在水处理剂中还是很突出的。
(4) 应用与技术服务:
水处理技术应用面不够广,中小型企业应用较少。如冷却水,不少企业至今仍采用直流式,耗水量普遍高于国外的水平。并且,水的重复使用率低,如我国目前城市用水的重复使用率为45%左右,而美国1985年即达75%,日本则为82.5%。
国内各生产厂现都有自己的技术服务队伍,针对用户的水质、材质、工艺,提供应用配方、适用药剂和使用方法。许多大的用户,如石化厂、大化肥厂也有自己的水处理队伍和仪器设备,并在技术服务方面,尤其对冷却水处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目前的问题是,技术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尚有局限性,一是在行业方面,如对电力、洗煤、造纸行业还缺乏经验;二是在污水处理方面,还不能满足各种污水处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