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无害论
坚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尽管美国对中国进行了战略包围,但这并值得大惊小怪,只是美国面对中国发展不安与焦躁的表现。他们把这一包围描述成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围而不打。他们坚持认为,虽然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但美国不会军事打击中国,既没有这样的计划,也没有这样的可能,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军事冲突与战争,只围围而不打,如 此这般。
二是围而无困。从一般的常识出发,被包围就要陷入孤立、被动和相当的困境,因此,避免被包围,是一切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的起码底线,他们无不视包围为极大的危险。但是,主张 美国战略包围无害论的人对此坚决否认,他们认为,美国包围中国并不是想要封锁中国、困住中国,不是战略上的遏制,因为美国人已经说了,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同此 推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战略包围也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美国的包围非但不会给中国带来任何困境,相反,在这样一个绚烂的战略包围圈里,中国还能实现与美国的共赢,实现与日本的 共赢,实现与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等等一切诸国乃至台湾地区的“共赢”。认真地算起来,如果把所有这些“共赢”里中国赢得的那部分加起来累积,这将是多么惊人的大“赢”啊, 如此这般的“赢”下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是要堆满金山银山吗?那还有什么困境可言呢?
三是有恨更有爱
美国为什么要包围中国?坚持无害论的人并不否认霸权对中国有“恨”,他们认为,美国现在对中国很不满,认为中国已经对美国构成了挑战,所以美国在战略上焦躁、不安、心虚,于是要 “重返亚太”,要“战略再平衡”,要包围中国,这大概可以称之为“恨”的部分。但是,他们坚持认为,美国离不开中国,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能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美国期待着与中国“合作”,期待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等等,所以,在“恨”以外,美国对中国还有更多的“爱”,难舍难分的“爱”,热切期盼的“爱”,携手并肩的“爱”,总之 是爱恨交加,恨中有爱,爱中有恨,缠绵悱恻,如此而已。
第二种意见:危险论
与第一种意见相反,主张美国包围危险论的人认为,美国的战略包围对中国构成了空前的挑战,将由此出现一系列危险危机。
其一是遏制危险。美国战略上包围中国的第一目的是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或者换话说,包围的目的就是要做到无论中国如何发展都无法挣脱美国的战略控制,美国要始终牢牢按住中国的要害 关节,以便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给中国以致命一击,比如能源通道,比如远洋运输,比如两岸统一,用一个中国的神话故事比喻就是,使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所以美国要通过建立包 围圈,控制中国周边的政治进程、经济秩序,控制一切重要的战略高地,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使中国的发展最终停止在美国所圈定的战略定义域内,使所谓“中国的挑战”、“中国世界第 一”、“中国统治世界”之类的神话变成泡沫。
其二是安全风险。美国的战略遏制必然给中国带来接连不断的安全风险,比如周边国家的离心倾向,比如剑拔弩张的美军基地,比如此起彼伏的热点冲突,等等,近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 如钓鱼岛冲突、南海诸岛争端、朝鲜半岛对峙等,从长远来说还有藏独、疆独等带来的隐患与破坏。美国因素是上述一切问题的催化剂与加速器,将空前放大和加剧中国周边与中国内部的安 全挑战,使中国面临难以摆脱的、越来越严峻的安全风险。
其三是战争危机。主张包围危险论的人坚持认为,包围不过是手段、形式、平台,只是一种处级阶段的战略准备,在这一准备背后,还有更复杂更高级的战略设计,目前已经披露出来的就是 针对中国的“空海一体战”,其武器装备节点与高技术支持就是X——37B、X——47B之类,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仅仅只是这些,已经足以引发激烈的军备竞赛,足以激发新的战争危机 ,至于这一角之下的冰山究竟有多大,有多么惊人和可怕,大概要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不同的判断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对策建议。
以第一种意见为前提,相应的对策就是中国要淡定,不必反应过度,而且还要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增进与美国的战略互信,等待包围自动消融。其典型见诸于2012年年初《环球时报》发表的 “为中国2012亚太战略想十策” 一文。文中提出,中国在2012年对美国应“笑脸迎候”,“甘当老二”,对自己要“重文轻武”,对周边要“近交睦邻”,对日本要“和解”,对印度要“亲 如兄弟”,还要以身作则践行“和平大同”等;还有人曾提出要与美国“近身肉搏”,让中国的企业更多地到美国投资生产,云云。
以第二种意见为前提,相应的对策自然是要求中国高度警惕,采取积极的对策破解美国的包围,或者至少使这种包围不能无限制、无限期地发展下去。他们除了建议中国大力开发各种确保自 身军事战略安全的杀手锏以遏制美国的战争冒险之外,在国际战略领域还主张形成广泛的反美统一战线以制衡美国,在关键的战略利益点坚决出击,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含糊犹豫。
两种意见,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究竟哪种意见是正确的呢?
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美国的战略包围做一点基础性的分析,也就是说,要讲一点尽人皆知的常识ABC。
1、战略包围内涵丰富
目前,人们更多地是把目光聚焦在所谓的“C”型包围圈上,其实,这只是战略包围在地缘安全方面的表现。站在宏观和综合的高度上观察,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和地缘安全等各个方面。在政治包围上,美国要用民主政治包围中国,把颜色革命引到中国周边,引进中国的内部,用民主浪潮冲击中国,加剧中国的分化西化;在经济包围方面,美国 要挤压中国的经济空间,TPP就是这一战略设计的产物;在文化包围方面,他们正加强普世价值的普及与推广,用以冲击所谓的“中国特色”。至于军事和地缘战略上的包围,早已经众所周知 ,不须笔者强调了。需要格外指出的是,在战略包围中,还有无形的思想舆论包围。中国早已成为西方主流媒体的靶子,这毫不奇怪,但令人惊讶的是,现在,中国差不多也已经成了周边国 家舆论的众矢之的,在日本、印度、韩国、菲律宾以及越南等国的主流舆论中,中国已经成为破坏稳定危机和平的罪恶渊薮。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美国的推动。
所以,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圈圈,而是内容丰富、有形无形相结合的战略集成。这是一个空前庞大也十分精密的战略设计。这样战略设计并不是出自哪一个具体人之手 ,就像一个蜂巢并不是哪一个蜜蜂的功劳一样,但却是以美国为首西方战略家日积月累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战略包围影响全面
有鉴于这个战略包围圈内容的丰富性,所以其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仅是片面和局部的,而是全局和全面的。在全球战略的维度上看,美国所打造的这一战略包围圈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美国 全球战略经营的重点,其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转移倾斜。而今后在这一包围圈内外所演绎的博弈就不仅仅是军事博弈,更多的还有政治较量、经济竞争与文化争夺,从而 使这一平台发挥全面而不是片面的战略作用。
3、发展前景将难以驾驭,日趋严峻
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将走向何方,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前途,这是任何评价战略包围圈的人无法回避不能不回答的问题。历史上有过相似的经验,那就是美苏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西方集团 对苏联的战略包围,结果世人皆知,以苏联垮台、“天下太平你输我赢”而告结束。今天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究竟是“你输我赢”还是中美都赢呢?这恐怕要调动我们的想象了。
更重要的问题是,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将会发展到什么时候、什么程度呢?仅就目前看得见摸得着的“C”型包围圈而言,未来究竟将发展成什么摸样,恐怕也谁都没有把握,谁也无法把 握。现在,这一隆隆作响的战略“圈子”如同一辆巨型的战车,正在向前迅猛开进,美国人会踩刹车吗?如果美国人会踩刹车,究竟什么时候踩刹车,到什么地方踩刹车呢,如果美国人根本 不想踩刹车,而只想撞倒压扁所有前进路上的障碍,那么会不会出现巨大的战略碰撞呢?而中国对此又是做怎样的准备了呢?
所以,我们认为,美国的战略包围一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但究竟带来什么,也许,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就同时看到了地狱。
www.bang-tian.com
sanyodenki 山洋 山洋电机 山洋驱动器 基恩士 SMC 费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