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光大下单8000万变230亿调查:一次参数改错引致命危机
发布者:zhuneng  发布时间:2013-08-21 08:42:29

因180ETF套利乌龙而处风口浪尖的光大证券(601788.SH),历经两天夜以继日的自查,终于发布了对外解释说明的《重大事项公告》。

光大证券此前公告称,经初步核查,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与此同时,证监会发布《关于光大证券自营交易异常情况的通报》,对上述结论予以了认可。并表示在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在暂停相关业务、责令整改、追究内部责任的同时,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

对此,光大证券董秘梅键形象地打了个比喻,“就像一个车好好的,突然抛锚了,但是以前一直就好好的,偏偏在最重要的一天碰到它抛锚了”,其言外之意就是,光大证券套利乌龙完全是不可抗力所致,即系统设计缺陷问题的突然爆发。

事实果真如此?

调查发现,在光大套利系统突发问题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是一次系统核心参数修改错误引发的致命危机。

而业内人士则进一步指出,“光大证券套利系统引发市场激烈动荡,不仅暴露出光大自身风险控制系统存在重大缺陷,同时应该拷问的还有上交所、中登公司对券商自营账户保证金粗放管理的制度漏洞。”

系统问题爆发真相

“杨剑波可是当初公司引进来的天才式人物,没想到会出现今天这么大的问题。”光大证券一家营业部总经理在谈及光大套利乌龙风波时不无惋惜。

据知情人士透露,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拥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金融博士头衔的杨剑波在公司内部曾放出豪言,在中国,只有他和另外一名在国内某券商就职的专业人士可以做到完全无风险套利,唯一存在的是操作风险。

一名曾在光大证券某部门担任总经理职务多年的中层干部,对此传言回应称“你说的不对,他说的不是在整个中国没有第三人可以做到无风险套利,而是在全世界”。

光大证券2012年报披露,“公司策略投资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累计实现收入1.24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3倍。策略投资业务方面不断寻求新突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结构化产品,备受市场关注。”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曾为光大证券带来1个多亿的收入,并已然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的策略投资业务,为何其独立套利系统设计缺陷突然爆发?又是被什么样的操作令其系统指令错误连锁触发?

目前国内从事高频交易套利的高手基本集中在深圳,这些人每天盘后都做盘后数据实时量化分析,并对系统的某些核心技术参数进行修正,以期更加准确、迅速的捕捉盘中随时出现的获利机会。这是所有高频交易套利人士每天必做的功课。

目前,光大证券已公开承认其套利系统为高频交易软件,既然如此,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每天盘后对交易数据实施量化处理、修订订单生成系统参数也就成为其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

此前,记者曾从光大内部人士处获悉,光大套利乌龙是由策略投资部台湾团队测试新的投资模型所致。由于该人士不在策略投资部供职,其所说的新的投资模型应该是内部团队对订单生成系统核心参数修改,恰恰是在参数修改时发生了原本不该出现的错误。

来自台湾的SOROS索罗量化(亚洲)执行董事兼基金产品总管理人卓阳对记者表示,“光大证券此次套利乌龙,其实系统问题不大,数据接口,人为失误,参数问题应是核心。”他进一步表示,“光大证券即使没有敲击键盘错误,也不能说其操作没有差错。”

然而,证监会关于光大证券异常交易情况通报却表示,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

对此,卓阳强调,“对套利系统,证监会他们也未必真的懂。应该请两岸三地的专家对光大策略投资套利系统进行技术鉴定,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可信。”

下单8000万变230亿推手

事件虽已发酵多日,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光大证券8月16日8000万下单如何变成230亿、最终成交72亿深感不解,“他们不做保证金验证,不需履行内部审批手续吗?”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的套利系统完全在公司风控系统外运作,为了保证高频交易的效率,保证金验证环节可能根本都没设置,至于其他合规环节设置自然可想而知。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令人震惊,高频交易是闪电交易,当年权证就是如此操作,10秒可下单5000笔, 如此一来,光大策略投资部团队无异于将一辆拆除了刹车的跑车全速开上了高速公路。

业内人士分析,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换将可被视为光大证券从此加强了对高风险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控,同时也侧面佐证了前述知情人士所言。

事实上,光大证券风控在业内一向以保守严格著称,为什么在套利交易上却变得如此激进?

一位光大证券离职的中层人士处称,公司投行和经纪业务效益下滑,高层将业绩增长全部压在了自营上。但由于公司自营2011年、2012年连续巨亏,只是通过采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做账的方式才使公司实现账面盈利。在此重压下,光大证券对自营业务越赌越大,期待着有朝一日翻盘。

光大证券年报显示,2011年,自营业务期初股票初投资成本66.91亿元,期末市值45.81亿元,账面亏损21.10亿元;2012年,自营业务股票投资成本62.32亿元,期末市值49.17亿元,账面浮亏13.16亿元。如不是精心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政策,则光大证券2011年净利润将从15.4亿元变为亏损5.7亿,2012年净利润将从10亿元变为亏损3.1亿元。

有投资者至今依然疑惑,光大证券自营账户上明明没有那么多保证金,为什么能够下出230亿的180ETF成分股买单?

对此,上海某知名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告诉记者,“券商自营账户有所不同,一般账户上只能是有多少保证金买入多少股票,但交易所对券商自营账户却不验证到底有多少保证金,只要在清算时券商把钱凑齐即可。”

中登公司相关业务规则显示,其为A股提供多边净额结算、担保交收服务,即在T日过户证券,在T+1日16点后交收资金。
    
   

券商在中登公司开设自营A股结算备付金账户,在每日交易开始前,券商需按上个月日均买入额的20%存入最低结算备付金。在当日交易结束后T+1日缴足备付金,完成交易;如券商按上月平均水平进行买入,当日买单一般会超过其结算备付金账户中的最低余额,而需在次日16点前缴足。

由此观之,光大套利乌龙风波的始作俑者者无疑是光大证券,但其8000万额度的下单最终变成230亿,交易所对券商自营账户监管及股票交割结算的制度漏洞,也在客观上成了光大乌龙风波放大百倍的推手。

事实证明,光大证券在8月16日卖出18亿元股票、建立7000手空单仓位对冲之举,也足以说明其自营账户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保证金。

本报记者获悉,8月16日光大乌龙风波尘埃落定后,其当日买入的72亿元股票的资金清算,在随后的两天内已全部顺利完成。


版权声明:工控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