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的艰难和家族继承者不愿子承父业的尴尬,使众多“隐形冠军”在咨询顾问后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把企业卖给曾经的中国对手,让这些野心勃勃的后来者继续将这份事业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由于德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下面共有16个联邦州,州与州之间相对独立,有自己的政府和议会,拥有自主招商权,很多地区的投资项目还可以得到欧盟地区发展基金补贴。而德国社会阶层普遍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良好发展,对中国的投资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希望,如巴伐利亚北威州、汉堡、石荷州等大城市都在中国设立了招商引资办事处。
德国普遍认为,中国海外投资在2015年前后可达到每年600-700亿美元,只要德国能够吸引其中的2%,就相当于每年有十几亿美元直接投资流入。因此,当中国的企业家们怀揣支票和计划书踏上德国土地时,他们会在机场各处的标识上看到熟悉的中文字“欢迎”。这表明了德国公司对中国投资者的态度。
并购中的“1+3”模式
然而并非所有正走向没落的“隐形冠军”都具有收购的价值。一些企业虽然目前面临财务困境,在技术和管理上还保持健康状态;但也有一些负债高、隐形包袱重、内部管理一塌糊涂的公司,显然不是合适的收购对象。因此财新传媒副主编王晓冰认为,海外投资一定要先懂行,会辨别,才能收购到一个合适的对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不断成熟,并购活动中的随性、随机越来越少,对要出售企业的经营危机以及接收后需要的治理整顿、扭亏为盈等艰巨任务也做了充分准备,此时,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定价就可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