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低价直销鸿贝蓄电池FM/BB1233
24小时UPS蓄电池免费咨询电话:
13716679560 微信:13716679560 QQ:1009314387 张洁
电脑电源组成
滤波器
(EMI电路部分)。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
一个电源通常包含不止一个电磁滤波器,第一个位于市电接入电源的位置,我们可以在一个电源的220V市电接口背后发现它。其电路主要作用是滤除外界的突发脉冲和高频干扰,另一方面也会减少开关电源本身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它的结构虽然简单,大都由X电容、Y电容和变压器型电感组成,但却是电源中的重要设备,如果在这上面偷工减料的话,电源的屏蔽性能将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拿优质名牌电源和普通杂牌电源比较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杂牌电源都缺少EMI电路,电源直接从市电引入PCB。而这一点也就成为区分电源质量优秀与否的核心之一了。
此外,很多品牌优质电源为保证输入到整流电路中的电流的纯净,还都设计了第二道滤波电路。此滤波电路同样也是由X电容、Y电容和变压器型电感组成,位置位于PCB上,靠近第一道EMI电路附近。
保护器
--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是每个电源必不可少的元件,散布在PCB上,其作用是对电源提供保护。它的原理基本和我们家里的保险丝类似,使用自我熔断方式切断电流。
滤波电路
稍微学过一点电子电路的人都知道:交流转(脉冲)直流必须经过一个整流滤波电路。最常见的就是由四个二极管和两个滤波电容组成的桥式滤波电路。计算机电源通常都采用这种方式整流。根据封装模式不同,计算机电源中常见的整流滤波电路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四个二极管组成,另外一种将四个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称为“全桥”。无论全桥还是独立二极管,所能承受的最低耐压和最大电流都是有限制的:耐压应不低于700V,最大电流应不小于1A。
变压器
变压器我们最熟悉了,对,就是小时候我们拆的那种用漆包线缠绕起来的大铁疙瘩。高中物理中也已经学习过它的原理。在电源中,变压器当然是将高压转换为低压,供PC使用。高中物理学告诉我们:根据电磁学原理,变压器的转换比率主要由其线圈的匝数决定,因此个头越大的开关型变压器往往可以传递更多的能量,也是分辨优质或低劣电源的观察点之一,一定程度上,变压器的个头直接影响电源的真正输出功率和品质。
开关三极管是电源的中心枢纽,它主要负责将转换后的高压直流输送到开关变压器上进行降压,其耐压程度不得小于800V,输出电流通常不能小于5A。开关三极管属于核心易损部件,又是电源的核心部分,所以开关三极管的质量和电源本身的品质也是息息相关的。
保护电路
电源内部的保护电路监视着电源的一举一动,是电源的大脑。它负责启动电源并进行电压/电流的监控和调整,同时在出现短路、断路、过压、过流、欠压、欠流等情况的时候进行自动保护。劣质电源通常会简化这部分电路甚至根本不设置保护电路,而这一切都会给PC系统带来诸多隐患。
根据保护电路的位置和监控的类型不同,电源内部的保护电路又分为输入端过压保护、输入端过流保护、输出端过压保护和输出端过流保护四个类型,这也是大部分优质品牌电源宣传的“四重保护电路”的由来。顾名思义,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也就是监视的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出现异常时自动生效,从而达到保护作用。
此外优质电源通常还设置有输出端短路保护。这是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电路部分
在国家强制实施的3C认证中,要求电源内部必须增加一个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以减少开关电源对外部电网的干扰,这就是现在电源内部的PFC电路。所以最新通过国家CCC认证的电源内部都会出现一个新的部件,PFC电路。通过本次对数十款电源的拆卸,可以发现常见PFC电路其实就是一个无源电感,其成本大约在5-6元人民币左右,个头比开关变压器还要大,样子很像开关变压器,同样用黄色胶带封装。还有一些追求空间的紧凑型产品或者追求性能表现的电源产品会使用成本在20-30元的有源PFC元器件,个头小但是功率因数可以接近于一,效果十分优秀。
散热部分
电脑电源的转换效率通常在70-80%之间,这就意味着20-30%的 能量将转化为热量。这些热量积聚在电源中不能及时散发,会使电源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对电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任何电源内部都包含有散热装置,由此得来的风扇排 风量和噪音指数也是电源的两个重要指标。电源散热主要通过散热片和功率管配合进行,我们从缝隙中望进去,都能看到电源内部有巨大的散热片,上面的大功率管 的性能和极限参数直接影响到电源的安全承载功率和产品成本,也与电源的余量大小密切相关。所以说观察散热片和上面的功率管也是判断一个电源好与坏的方法。
厂家低价直销鸿贝蓄电池FM/BB1233
当前数据机房UPS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双变换在线工作模式,即通过“AC-DC和DC-AC的双变换”给IT负载提供稳定的净化电源。但是在这一模式下,UPS的效率较低,通常满载工作效率仅90~95%(视UPS结构的不同),如果对于当前数据机房普遍采用的2N电源系统架构,其正常工作的最大负载率仅为40%左右,在这一负载率下,UPS的工作效率也相应降低,通常约为85~94%左右,这导致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并降低了整个数据中心的PUE指标。
与双变换在线工作模式相反,绿色休眠在线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在输入市电品质较好的情况下,将市电通过UPS旁路直接供电给数据中心的IT负载,而UPS内部的逆变器处于在线备份状态,从而使整个UPS系统的供电效率高达99%,而且这一休眠效率不受UPS负载率的影响,实现了“UPS基本不耗能”的节能降耗总目标;同时通过微秒级的快速跟踪及DSP技术,始终保持逆变器在线备份的电压、频率、相位参数完全与旁路输入同步,保证了分级切换的“不间断”。
根据输入市电的品质,市电的电压与频率波动,这一UPS系统的工作可分成下列三级:
第一级――绿色休眠在线模式。当市电的电压与频率波动较小时,UPS内部的整流器、逆变器、充电器均处于在线休眠状态,不仅基本不损耗电能,而且使主功率器件也处于电休眠状态,提高了这些UPS内部核心部件工作的可靠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二级――双变换在线模式。当市电的电压与频率波动超限时,UPS立刻转切到整流、逆变的双变换模式,此时UPS的 40%负载工作效率通常在85~94%左右,与目前数据机房UPS的工作模式完全相同。
第三级――电池放电逆变模式。当市电的电压与频率超出了UPS整流输入所允许的电压与频率范围时,UPS将关断整流器,进入电池放电工作模式,此模式下UPS的满载工作效率约为86~95%左右。
根据国内典型的数据中心实际电能质量数据统计,对于进行上述分级运行的UPS系统,其一年的95%时间将运行在休眠模式,小于5%的时间工作在双变换模式,不到1%的时间工作在电池放电模式。如果以一个负载容量为5000kW的中等规模IDC机房采用老式12脉冲相控整流UPS为例,假设其40%负载率下的效率为达到了国家能效III级UPS标准的87%为计算依据,其每年的电费节约将高达460多万元。
变换模式不仅是能源的无端浪费,而且这一多余的重复变换还导致了UPS事故的高发和可靠性的大幅度下降,因此转变传统技术观念,在数据中心机房广泛采用UPS绿色休眠在线技术作为主要工作模式是大势所趋。
怎么看台式机电源功率 台式机电源功率基本常识介绍
我们常常提到电源的功率,一般指的是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在电源的铭牌上,标注的功率也是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
是电源厂家按照INTEL公司制定的尺度标定的功率。额定功率可以表征电源工作的均匀输出。
输出功率
指环境温度为常温(室温25度左右,电源内部温度50度左右),电压范围200V~264V时,电源长时间不乱输出的功率。电源实际工作时,输出功率并不一定等同于额定功率。按照INTEL公司的尺度,输出功率往往是额定功率的1.3到1.6倍。
峰值功率
指电源短时间内能达到的最大功率,通常仅能维持30秒左右的时间。
电源的实际输出功率,和环境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电源内部温渡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输出。在环境温度低于-5度或高于50度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将降低,通常只能达到常温的50~60%。
所谓的峰值功率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由于电源一般不能在峰值输出时不乱工作。
电源都是按高于标注的额定功率50W以上的尺度设计制造的,而标注的功率都采用守旧的额定功率,而常温下的最大功率,往往高于额定功率30%到60%以上;峰值功率往往高于额定功率100W-150W,250W的电源峰值功率可以达到380W。
怎么看台式机电源功率
一般看电源功率我们均说的是额定功率,所以大家在选购电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额定功率,而不是最大功率。很多知名度不高的山寨品牌电源,均喜欢在电源标签中标一个很高的功率值,但这仅仅是最大功率,并非额定功率,要知道最大功率是电源的极限,电源在极限条件下运行寿命是不会长久的。因此笔者建议大家尽量选用品牌电源,一般品牌电源会明确标明额定功率,以下我们所说的电源功率也均指的是额定功率。
根据配置档次不同,我们可以选用不同额定功率的电源,现在市面上可以看到的电源额定功率普遍在200W以上,下面我们通过实际配置来栏不同档次配置到底该选用多大功率的电源:
一:入门电脑配置电源功率多少合适?
首先我们来看看比较有代表性的Intel经典入门配置:G630处理器+H61主板+HD6750显卡+1TB硬盘+4GB内存,整体功耗约为170W,对于一套经典的入门独显配置,所有DIY配件加起来额定功率仅170W,加上鼠标、键盘撑死也不会超过180W,再加上大约50W上线预留,对于入门独显配置,其实功率250W就足够了。
从实际测试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其实入门配置的功率确实很低,即便在独显平台下,功率也不足200W,如果还不搭配独显的话,功率还可以降低几十瓦,因此在一些SNB或者APU入门配置中其实额定功率200W就已经完全够了,因此对于入门配置(含独显)其实200W-300W左右足够。
二:中端主流电脑配置电源功率多少合适?
下面我们再以经典的Intel中端主流电脑配置:H61主板+i3 2120处理器+GTX460显卡+1TB硬盘+4GB内存配置为例,介绍下其额定功率约为多少。
在目前主流装机中最受欢迎的H61主板+i3 2120处理器+GTX460显卡+1TB硬盘+4GB内存的电脑,其额定功率也不过仅为240W左右,加上50W预留上线,其实理想额定功率在300W左右即可满足要求,另外我们再通过测试AMD平台主流配置,如:速龙II 640四核+880G主板+HD6770显卡+1TB硬盘+4GB内存其额定功率也约在245W左右,最佳300W左右即可满足需求。
厂家直销鸿贝蓄电池FM/BB1224
鸿贝蓄电池常用的充电方法
1)恒定电流充电法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始终保持不变,叫做恒定电流充电法,简称恒流充电法或等流充电法。在充电过程中由于蓄电池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逐渐下降,为保持充电电流不致因蓄电池端电压升高而减小,充电过程必须逐渐升高电源电压,以维持充电电流始终不变,这对于充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一般简陋的充电设备是不能满足恒流充电要求的。恒流充电法,在蓄电池最大答应的充电电流情况下,充电电流越大,充电时间就可以缩短。若从时间上考虑,采用此法有利的。但在充电后期若充电电流仍不变,这时由于大部分电流用于电解水上,电解液出气泡过多而显沸腾状,这不仅消耗电能,而且轻易使极板上活性物质大量脱落,温升过高,造成极板弯曲,容量迅速下降而提前报废。所以,这种充电方法很少采用。
2)恒定电压充电法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始终保持不变,叫做恒定电压充电法,简称恒压充电法或等压充电法。由于恒压充电开始至后期,电源电压始终保持一定,所以在充电开始时充电电流相当大,大大超过正常充电电流值。但随着充电的进行,蓄电池端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蓄电池端电压和充电电压相等时,充电电流减至最小甚至为零。由此可见,采用恒压充电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充电后期充电电流过大而造成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和电能的损失。但其缺点是,在刚开始充电时,充电电流过大,电极活性物质体积变化收缩太快,影响活性物质的机械强度,致使其脱落。而在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又过小,使极板深处的活性物质得不到充电反应,形成长期充电不足,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所以这种充电方法一般只适用于无配电设备或充电设备较简陋的特殊场合,如汽车上蓄电池的充电,1号至5号干电池式的小蓄电池的充电均采用等压充电法。采用等压充电法给蓄电池充电时,所需电源电压:酸性蓄电池每个单体电池为2.4~2.8V左右,碱性蓄电池每个单体电池为1.6~2.0V左右。
厂家直销鸿贝蓄电池FM/BB1224
3)有固定电阻的恒定电压充电
为补救恒定电压充电的缺点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在充电电源与电池之间串联一电阻,这样充电初期的电流可以调整。但有时最大充电电流受到限制,因此随充电过程的进行,蓄电池电压逐渐上升,电流却几乎成为直线衰减。有时使用两个电阻值,约在2.4V时,从低电阻转换到高电阻,以减少出气。
4)阶段等流充电法
综合恒流和恒压充电法的特点,蓄电池在充电初期用较大的电流,经过一段时间改用较小的电流,至充电后期改用更小的电流,即不同阶段内以不同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的方法,叫做阶段恒流充电法。阶段恒流充电法,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也可分为多个阶段进行。
阶段等流充电法所需充电时间短,充电效果也好。由于充电后期改用较小电流充电,这样减少了气泡对极板活性物质的冲洗,减少了活性物质的脱落。这种充电法能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并节省电能,充电又彻底,所以是当前常用的一种充电方法。一般蓄电池第一阶段以10h率电流进行充电,第二阶段以20h率电流进行充电。各阶段充电时间的是非,各种蓄电池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不一样。
5)浮充电法
间歇使用的蓄电池或仅在交流电停电时才使用的蓄电池,其充电方式为浮充电式。一些特殊场合使用的固定型蓄电池一般均采用浮充电方法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浮充电法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减少蓄电池的析气率,并可防止过充电,同时由于蓄电池同直流电源并联供电,用电设备大电流用电时,蓄电池瞬时输出大电流,这有助于镇静电源系统的电压,使用电设备用电正常。浮充电法的缺点是个别蓄电池充电不均衡和充不足电,所以需要进行定期的均衡充电。
2、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
1)定电流定周期快速充电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电流幅度恒定和周期恒定的脉冲充电电流对蓄电池充电,两个充电脉冲之间有一放电脉冲进行往极化,以进步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及其脉宽不受蓄电池充电状态的影响。因此,它是一种开环式脉冲充电。这种充电方法易使蓄电池布满容量,但假如不增加防止过充电的保护装置,轻易造成强烈的过充电,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这种充电方法中,固然整个充电过程均加有往极化措施,但是这种固定的往极化措施,难于适合充电全过程的要求。
2)定电流定出气率脉冲充电放电往极化快速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的特点是: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脉冲的幅值和蓄电池的出气率始终保持不变。充电过程初期,充电电流略低于蓄电池的初始接受电流。在充电过程中,由于蓄电池可接受的电流逐渐减小,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充电电流将超过蓄电池的可接受电流,因而蓄电池内将产生较多的气体,出气率明显增加。此时,气体检测元件能够及时发出控制信号,迫使蓄电池停止充电,进行短时放电。这样蓄电池内部的极化作用很快消失,因而出气率可以始终保持在较低的预定值内。目前,国外有这样的方案。国内因缺少气体敏感元件, 对这种方法很少研究。
3)定电流定电压脉冲充电放电往极化快速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的特点是,以恒定大电流充电,待充到一定电压(相当于蓄电池出气点的电压)时,停止充电并进行大电流(或小电流)放电往极化,然后再以恒定大电流充电,依此,充放电过程交替地进行。放电脉冲的频率随充人电量的增加而增加,充电脉冲的宽度随充人电量的增加而减少。当充电量和放电量基本相等时,表示蓄电池已布满电,立即结束充电。
根据这种方法,国内外都有多种方案来实现蓄电池快速充电。这种方法,充电初期无往极化措施。在加有往极化措施后充电脉冲宽度不断减小,使得充电电流均匀值下降较快,延长了充电时间。
4)定电流提升电压脉冲充电放电往极化快速充电法
这种方法是定电流定电压脉冲充电放电往极化快速充电方法的改进。它是以恒定电流(如IC)充电,当蓄电池电压达到充电出气点电压后(单格电池电压2.35~2.5V)时,停止充电并进行放电(如放电电流2~3C,脉冲宽度为1ms),然后再充电……。从加有放电往极化脉冲以后,用积分器件门路形跟踪调高充电控制电压(提升出气点电压),以加快充电速度和进步布满程度。其它和定电流定电压法相同。
5)定电压定频率脉冲充电放电往极化快速充电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电脉冲的电压幅值保持恒定,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蓄电池电动势逐渐上升,充电电流幅值逐渐减小,充电脉冲电流的频率恒定,在两个充电脉冲之间加有放电往极化脉冲。
6)端电压和充放电频率选择脉冲充电放电往极化快速充电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根据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极化情况选择充放电脉冲的频率,并在充电后期将蓄电池端电压限定在预选的数值,使出气率限制在一定的容许值。
7)适应全过程往极化脉冲充电放电往极化快速充电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充电全过程都适时加有往极化的放电脉冲,在放电脉冲后充电电流恢复之前,均进行往极化效果检测,达到一定往极化效果再转回充电,否则再次进行往极化放电,直至达到往极化要求的效果才转回充电,这样,可使往极措施适应全过程。这种方案能有效地将气体析出量抑制在很小的数值内。
3 蓄电池理想充电方法的探讨
自从1859年出现蓄电池以来,经过很多次的改进,蓄电池已在很多部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人们对蓄电池充电制度熟悉的局限性,蓄电池充电一直沿袭旧的充电制度,致使蓄电池充电时间长。所以,蓄电池使用起来不方便,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我国常规充电制度,是在缺乏对于充电规律熟悉的情况下,被迫采用的不公道的充电方法。常规充电方法的缺点就是充电时间长、效率低、出气量大、蓄电池的利用周转率低、充电治理制度繁杂等。这种充电制度的落后性与蓄电池应用的广泛性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的。为此,在充电领域内,必须加强对充电规律的熟悉和研究,逐步探讨一套既快又好的充电制度,以使蓄电池适应于各部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1)三阶段充电法
目前的航空蓄电池充电均采用阶段恒流充电法。一般酸性航空蓄电池采用恒流两阶段充电法。碱性航空蓄电池采用恒流两阶段充电法或恒流一阶段充电法。但这种充电法在充电中间阶段阔别了充电电流接受率曲线,所以三阶段充电法更好一点。
三阶段充电法是两阶段等流充电法和恒定等压充电法相结合的方式。充电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恒定电流,中间阶段为恒定电压充电。蓄电池在充电初期用较大的电流,经过一段时间改为恒定电压充电,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由第二阶段转到第三阶段。采用三阶段充电法的优点是:避免了恒定电压充电法开始充电电流过大,而后期电流又过小的情况,比二阶段等流充电在中间阶段更接近充电电流接受率曲线。这种充电法减少了充电出气量,充电又彻底,延长了蓄电池使用寿命。三阶段充电法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2)定电流定电压快速充电法
以恒定大电流充电,当充到蓄电池的出气电压时,停止充电并进行放电,然后进行大电流充电,充放电过程依次交替进行。放电脉冲的宽度随充进电量增加,充电脉冲宽度随充进电量增加而减小。当充电量和放电量基本相等时,表明蓄电池已基本布满,立即结束充电。
地方上已有这种充电设备,其工作过程是三相交流电源经接触器、变压器及可控硅充电开关对蓄电池充电。待蓄电池电压达到出气点电压时,经过电压传感器检测并发出信号。此信号使充、放电状态控制器转为停止充电状态,并发出三个控制信号。第一个控制信号是关断充电脉冲发生器的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是开始往极化信号,它经过放电前停止充电延时电路延时(t1-t2)后,发出放电开始脉冲,打开放电开关,蓄电池开始向放电电阻放电并经过放电延时电路延时(t2- t3)后,发出放电关脉冲,结束放电。依次重复进行充放电过程,直至充电结束。第三个控制信号送给开始放电计时器,使其从第一次往极化放电开始计时,到预定的时间后结束充电,自动关机。用这种方法充电,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电流波形如图2所示。上述两种方法是蓄电池充电方法的改进方向。我国采用的快速充电方案很多,性能差异很大。各种充电方法对蓄电池的寿命影响也大不相同。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比较适合对蓄电池充电的要求。
厂家低价直销鸿贝蓄电池FM/BB1233
1.鸿贝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与电能互相转换的装置。
2.在充电时,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正极上的硫酸铅失去两个电子后转变成二氧化铅,失去的电子通过外线路上的负载转移到负极上,负极上的硫酸铅得到两个电子后转变成海绵状铅(Pb)。
3.在放电时,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整个过程正好相反。
4.上述过程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即为:
对常规铅酸蓄电池,在蓄电池充电后期,充入的电流主要消耗在电解液中水的分解,导致在蓄电池的正极产生氧气,在负极产生氢气。这些气体从蓄电池中不断逸出,会导致电解液逐渐失水,从而导致蓄电池性能下降,甚至电池干涸。因此常规蓄电池需要定期补加水。
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采用密封技术(或氧气再化合技术),即在设计上抑制氢气的析出,同时,使蓄电池充电后期产生的氧气在内部几乎完全再化合,无
剩余气体排放。电池几乎不失水,因此该电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不需补加水。
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后期以前的过程和常规铅酸蓄电池基本一样。但在蓄电池充电末期或过充电过程中,蓄电池充入的电量基本用于氧气的再化合过程,此时在电池内发生的氧气再化合反应如下:
(1) 正极上的反应(氧气的产生)
2H2O → O2 + 4H+ + 4e- ①
在正极产生的氧气,穿过超细玻璃纤维(AGM)隔膜到达负极表面并在负极发生一系列反应。
(2) 负极上的反应
2Pb + O2 → 2PbO ②
2PbO + 2H2SO4 → 2PbSO4 + 2H2O ③
2PbSO4 + 4H+ + 4e- → 2Pb + 2H2SO4 ④
负极上总的反应为
O2 + 4H+ + 4e- →2H2O ⑤
通过以上反应,在正极上产生的氧气穿过超细玻璃纤维隔膜(AGM)传输到负极,完全被负极所吸收;正极上所消耗的水(电解液),在负极上的反应③中又重新生成,穿过隔膜又回到正极(如图3-1所示),完成了H2O→O2→H20循环。负极活性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也完成了Pb→PbO→PbSO4→Pb的循环。使电池内多余的气体产生和净的物质(H2O、O2、Pb、PbO、PbSO4)生成。因此,电池不需要补加水,可以密封免维护。由于在不正常使用等特殊情况下,电池内反应平衡可能被打破,可能产生少量多余的气体,电池装有安全阀,当电池内气压超过
一定数值时,安全阀开启,以便将多余气体排出;当电池内气压低于一定气压时,安全阀自动关闭,以隔绝电池外部气体进入,故该类电池又称阀控式密封铅酸
鸿贝蓄电池官方网站保真
鸿贝蓄电池销售网址;www.upsdcd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