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漳州65Y100B清油泵生产销售
发布者:meiyao  发布时间:2017-05-30 18:54:13


一、产品概述:

    S、SH型单级双吸泵壳中开之离心泵,供抽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之用。被输送液体温度不得高于80℃。适用于工厂、矿山、城市给水、电站、农田排灌和各种水利工程。
二、型号定义:

S、SH型单级双吸泵型号定义
三、结构图:
    本型离心泵的吸入口与吐出口均在水泵轴心线下方,水平方向与轴线成垂直位置、泵壳.中开,检修时无需拆卸进水,排出管路及电动机(或其他原动机)从联轴器向泵的方向看去,水泵均为逆?针方向旋转。如根据用户特殊订货需要也可改为顺?针旋转。
    本型离心泵的主要另件有:泵体、泵盖、叶轮、轴、双吸密封环、轴套、轴承等。除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钢外, 其馀多为铸铁制成。
    泵体与泵盖构成叶轮的工作室,在进出水法兰上制有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的管螺孔,进出水法兰的下部制有放水的管螺孔。
    叶轮经过静平衡校验,用轴套和两侧的轴套螺母固定,其轴向位置可以通过轴套螺母进行调整,叶轮的轴向力利用其叶片的对称布置达到平衡,可能还有一些剩馀轴向力则同轴端的轴承承受。
    泵轴由两个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轴承装在泵体两端的轴承体内,用黄油润滑,双吸密封环用以减少水泵压水室的水漏回吸水室。
    水离心泵通过联轴器由电动机直接传动。
    轴封为软填料密封,为了冷却润滑密封腔和防止空气漏入泵内,在填料之间有水封环,水泵工作时小量高压水通过水封管流入填料腔起水封作用。

S、SH型单级双吸泵结构图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泵体 

12

轴套螺母(右) 

2

泵盖 

13

轴承体 

3

泵轴 

14

固定螺栓 

4

叶轮 

15

轴承体压盖 

5

双吸密封环 

16

联轴器部件 

6

轴套 

17

圆螺母 

7

填料套 

18

轴承盖(甲) 

8

水封管 

19

轴套螺母(左) 

9

填料 

20

轴承挡圈 

10

填料环 

21

轴承盖(乙) 

11

填料压盖 

22

端盖 

四、性能参数:

型号 流量Q
(m3/h)
扬程H
(m)
转速n
(r/min)
功率P(kw) 效率n
(%)
汽蚀余量
(NPSH)r(m)
轴功率 电机功率
100S90 80 90 2950 30.1 37 65 2.5
100S90A 72 75 2950 23 30 64 2.5
150S100 160 100 2950 59.8 75 73 3.5
150S78 160 78 2950 45 55 75.5 3.7
150S78A 144 62 2950 33.4 45 72.6 3.7
150S50 160 50 2950 27.3 37 80.4 3.9
150S50A 144 40 2950 20.0 30 75.5 3.9
150S50B 133 36 2950 18.0 22 72.5 3.9
200S95 280 95 2950 91.4 132 79.2 5.3
200S95A 270 85 2950 83.3 110 75 5.3
200S95B 260 75 2950 73.8 90 72 5.3
200S63 280 63 2950 58.3 75 82.7 5.8
200S63A 270 46 2950 45.1 55 75 5.8
200S42 280 42 2950 38.1 45 84.2 6
200S42A 270 36 2950 33.1 37 80 6
250S65 485 65 1450 109.2 132 78.6 3.1
250S65A 420 48 1450 88.5 90 77.7 3.1
250S39 485 39 1450 61.5 75 83.6 3.2
250S39A 468 30 1450 48.4 55 79 3.2
250S24 485 24 1450 36.9 45 85.8 3.5
250S24A 414 20 1450 27.2 37 83.3 3.5
250S14 485 14 1450 21.5 30 85.8 3.8
250S14A 432 11 1450 15.2 18.5 82.7 3.8
300S90 790 90 1450 243 320 79.6 4.2
300S90A 756 78 1450 216.4 280 74.2 4.2
300S90B 720 67 1450 180 220 73 4.2
300S58 790 58 1450 147.9 200 84.2 4.4
300S58A 720 49 1450 118.0 160 82.5 4.4
300S58B 684 43 1450 100 132 80 4.4
300S32 790 32 1450 79 90 86.8 4.6
300S32A 720 26 1450 60.7 75 84 4.6
300S19 790 19 1450 47.1 55 86.8 5.2
300S19A 720 16 1450 39.2 45 80 5.2
300S12 790 12 1450 30.4 37 84.8 5.5
300S12A 684 10 1450 23.9 30 78.4 5.5
350S125 1260 125 1450 533 680 80.5 5.4
350S125A 1181 112 1450 461 570 78.2 5.4
350S125B 1098 96 1450 373 500 77 5.4
350S75 1260 75 1450 303 360 85.2 5.8
350S75A 1170 65 1450 244.4 280 84.2 5.8
350S75B 1080 55 1450 196.3 220 82.4 5.8
350S44 1260 44 1450 172.5 220 87.5 6.3
350S44A 1116 36 1450 129.5 160 84.5 6.3
350S26 1260 26 1450 102 132 87.5 6.7
350S26A 1116 21 1450 76.9 90 83.4 6.7
350S16 1260 16 1450 64.4 75 85.4 7.1
350S16A 1044 13 1450 47 55 78.3 7.1
400S90 1620 90 1450 473 560 84 6.2
400S90A 1460 73 1450 345 450 84 6.2
400S90B 1300 58 1450 245 315 84 6.2
400S40 1080 40 970 140 185 85 5.1
400S40A 1007 33 970 107 160 84.5 5.1
400S40B 870 26 970 73.3 110 84 5.1
500S98 2020 98 970 678.1 800 79.5 4.1
500S98A 1872 83 970 539 630 78.5 4.1
500S98B 1746 74 970 450.1 560 78.7 4.1
500S59 2020 59 970 388.2 450 83.6 4.5
500S59A 1872 49 970 332.32 400 75.6 4.5
500S59B 1746 40 970 255.8 315 74 4.5
500S35 2020 35 970 218.2 280 83.6 4.8
500S35A 1746 27 970 150.6 220 75.6 4.8
500S22 2020 22 970 143.6 185 74 5.2
500S22A 1746 17 970 100.6 132 88.2 5.2
500S13 2020 13 970 85.7 110 85.2 5.7
600S22 3170 22 970 215.8 250 84.2 7
600S22A 2860 18 970 161.1 185 80.3 7
600S32 3170 32 970 310.4 355 83.4 7
        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德国、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国家。
  
  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美国偏重市场创造型创新
  
  比如诞生于美国的IBM大型机初造价高达几十万美元,且仅供一小批专业人士使用;个人电脑则将价格降至2000美元,使消费者群体扩充至几百万人;现在智能手机只要200美元,从而将消费者群体扩充至全球数十亿人。美国创新者往往通过对复杂或昂贵产品进行革命性改进,同时推进能够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技术进步,创新商业模式,吸引新的消费者群体,创造出全新的市场。
  
  德国日本偏重效率提升型创新
  
  比如“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的终实现,需要创新者对数控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及智能化管理,而德国基于自身雄厚的嵌入式技术、工业软件等优势,在智能制造装备、过程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占据全球位置。日本则强于流程创新,例如丰田的零库存生产系统,能使公司原本两年的库存周期骤减为两个月,帮助公司释放了大量资金。
  
  中国偏重成本创新
  
  比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X86服务器业务以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并称“硬件也是一门好生意”。联想何以自信能将亏损的硬件生意做成能赚钱的好生意?中国制造商大多很擅长“毛巾拧水”,一是做到更大规模,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就会产生协同效应,降低采购成本;二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费用率也会大幅下降。再如华为要求员工“不要去重新发明轮子”,强调“超过30%的创新是浪费”,这就是华为的研发策略。华为研发率的根源,就是快速进行“微创新”,不断优化成熟产品,然后快速转化为商业回报。
  
  为什么中国制造业创新仍属于第三梯队?
  
  美国靠创新产品取胜,德国、日本靠创新生产系统流程取胜,中国靠后发优势(或者跟随战略)取胜。中国社科院权威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仍有可利用的后发优势。只是在中国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之后,利用后发优势的难度较以前有所加大,不能简单地靠利用成本优势、资源优势把这种后发优势发挥出来,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创新才能将潜在的后发优势发掘出来。

来源:
版权声明:工控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