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防水透汽垫层行业标准于2015年正式颁布实施,已经开始下发到各防水透汽膜生产单位、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各单位今后严格遵守国标设计、生产和使用防水透汽膜,才能把这个材料的作用真正发挥于建筑中,促进节能建材行业的良性发展。防水透气膜严格意义上按照最新国标(JC/T2291-2014)分为 Ⅰ、Ⅱ、Ⅲ型,不同的型号有不同的技术参数对应不同的建筑和施工环境。但因为新国标2015年刚刚颁布,很多设计院和施工单位还没有接到最新通知,所以一些图纸仍然沿用杜邦之前的技术参数,即>0.17mm(国产0.3mm),>0.49mm(钢结构屋面),>0.6mm(坡屋面加强型),0.4mm(木结构)。
杜邦“特卫强”防水透气膜的特点是同等厚度下,拉力强度比同类产品更高,但其透气量相对较低,适用于风大、空气湿度不高的地区使用。国内一些设计院在设计建筑防水透气膜材料时以杜邦的技术参数为标准,国产的同类产品为了达到拉力强度要求,就必须把厚度做得更厚,其实我公司生产的科德邦防水透气膜在静水压、透气量等方面均更有优势,更适合中国的气候条件。
0.35mm厚科德邦防水透汽膜是按照杜邦>0.17mm的规格设计的,产品主要用于建筑幕墙维护系统的保温层外侧。幕墙用防水透汽膜对于建筑墙体的保温系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透过防水透气膜排出保温棉的湿气,保温棉会在五年内因潮湿而霉变丧失应有的隔热保温效果,墙体返潮破坏建筑内部的装饰面。同时防水透汽膜具有很好的防风防水性能,对增强建筑的密封保温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JC/T2291-2014标准参数表:
江苏科德宝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
钢木结构建筑屋面幕墙专用防水透汽膜(单向呼吸纸隔气膜隔汽层材料反射隔热材料)
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厂房、歌剧院、机场航站楼、图书馆、体育馆、大型展览中心、木结构房屋、轻钢别墅、各类干挂材料幕墙等.
防水透气膜在建筑领域主要被应用于钢结构、木结构建筑,国内市场比较混乱,通过网络推广的品牌大多不具有生产防水透汽膜的能力,而是采用无纺布与胶水简单复合的假冒伪劣产品。正规品牌建议参考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6J925-2《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二)》或者08J925-3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2012年3月1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透汽防水垫层》行业标准第一次工作会议。来自科研、检验、施工和生产单位等18个单位的28人上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各个单位交流了透汽防水垫层的生产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的发展动向。同时,为大家介绍了GB 50693-201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该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规范要求沥青瓦屋面、块瓦屋面、波形瓦屋面、金属板屋面和装配式轻型屋面这五类屋面中选用防水垫层。
与会单位对标准的适用范围、产品分类、检验项目以及实验方法进行了讨论,起草单位广泛听取了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大体确定了标准的框架和内容。其中对于现有的分类方式提出了建议,建议根据其性能分为I型和II型。而不是根据水蒸气透过量分类,建议适当提高现有规范中水蒸气透过量指标。同时要求增加热空气老化和紫外线老化后水蒸气透过量检测要求。
会上对验证试验工作进行了安排。由苏州防水研究院和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共同负责标准样品的验证试验工作,会后开始了收集样品和验证试验工作。在验证试验的基础上修改了标准草案,并将修改后的标准草案供标准工作会议讨论,并根据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2013年5月8日在苏州召开标准制定第二次工作会议。来自全国的生产、检测等机构的22名代表参加了行业。会上标准起草单位介绍了标准前期的验证试验工作情况,验证试验结果,并介绍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代表们对标准的编制提出了一些意见,最终形成如下意见:建议增加透汽防水垫层的术语:具有一定水蒸气透过能力,用于屋面和墙体的辅助防水材料,又称防水透汽膜。将产品分类改为按性能分为I型和II型。会议认为标准草案技术指标与相关标准规范有适应性,基本合理。
在此基础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2013年7月向全国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反馈,补充试验,并修改完成了标准送审稿,于2014年4月1日在苏州进行标准审查。
国内外现状
透汽防水垫层又称防水透汽膜,20世纪40年代,德国的建筑学家发现,沥青防水卷材与涂膜防水材料的自粘性与密闭性特点,致使混凝土结构中的残余水分被封闭在结构内,混凝土结构内的水汽无法散发而导致屋面与墙体孳生霉菌,室内空气质量与人居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德国建筑界开始使用具有透气性能的屋面垫层,以取代自粘卷材与涂膜防水,这种透气性垫层空铺于屋面基层之上,使现浇混凝土屋面板的水汽迅速排放出去,因而避免了霉菌的孳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还不够,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爆发,欧美国家对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重视起来。能源专家发现,这种透气性垫层虽然使现浇混凝土屋面的水汽得以排放,有效解决了防潮与霉菌问题,然而大量水汽向保温层排放,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受到严重破坏。20世纪中期,美国与加拿大建筑标准协会的专家发现,建筑外墙与屋面中水汽的凝结会严重影响建筑保温材料的性能及围护结构的耐久性,导致霉菌孳生。而导致受潮的主要原因是借助建筑外部空气渗入至围护结构内部的液相水和汽相水。从此美国的一些建筑开始使用防水膜,铺设在保温层外面作为建筑包覆系统,以加强建筑的气密性与水密性,但是这种防水膜不透气,围护结构内的潮汽仍然无法散发而不能彻底解决防潮问题。经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德国与美国的建筑界专家终于发现,将透气性屋面垫层改为不透气的卷材作为隔汽层空铺于屋面保温层下,使现浇混凝土屋面的水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排放,减缓混凝土屋面的水汽向保温层排放的速度;使用透汽性的防水膜作为建筑包覆系统(后称防水透汽膜),阻止了建筑外部渗入的液相水与汽相水的同时,又使保温层的水汽迅速排放出去。隔汽层与防水透汽膜的配合使用,加强了建筑气密性、水密性,解决了防潮与霉菌的同时,又有效保护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从而真正达到了节约能耗之目的。20世纪80年代末,防水透气膜方案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大力推广,被广泛应用于居住建筑与公用建筑,防水透气膜建筑构造被誉为“会呼吸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