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水利“十三五”规划,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实现从水源地、水厂、输水管网、各级水池到用户用水全程的自动化监测、控制、计量、缴费,达到城乡饮水“两保一优”,有效提升城乡供水的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管理水平,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同时完善水务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水务信息化监管能力,促进水务资源信息共享,增加公众服务透明度,增强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服务模式从水源到用户全覆盖,为受益群众生活生产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土建工程与信息化建设齐头并进。
信息系统建设遵循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应用模块的建设及监督管理均符合智慧水务框架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系统框架考虑预留接口并支持可扩展,为将来智慧水务的扩展作好准备;同时,按照智慧水务要求,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推动城乡饮水安全信息化协调发展。助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城镇化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部署,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供水安全。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顾及长远,具备超前意识,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系统采用“服务端+浏览器/移动端”的B/S和C/S混合模式对系统架构的设计进行升级开发。
智慧水务的系统框架
基础设施层主要是包括支撑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的网络环境、硬件环境和软件平台支撑环境。构建覆盖满足项目要求的网络运行环境,建立完善专项应用的专网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支撑面向用户的应用。实现各级之间内网的互联互通,标准化机房等,配置配套的相关系统平台、软件平台以及各种中间件等,为资源数据的共享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实现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服务的数据依据和来源,经过对公共基础数据、水库数据、水厂数据、泵站数据,监测数据库、管网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等各类数据进行资源整合改造和开发利用,建设数据中心。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全业务的、覆盖全市的数据集中管理、汇交交换、共享的数据支撑环境,统一向水务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持,为应用系统提供应用支撑。
平台层是以GIS共享服务平台为依托,以平台的基础框架和公共服务为基础,实现业务管理,数据模型,基础组件,工具软件等基础服务内容。基础的公共服务包括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数据和应用服务,统一的建模服务层,统一的GIS应用服务、统一的数据支撑环境(数据入库、更新、管理维护、共享、汇交和交换)等。应用支撑是所有数据的中转枢纽,为所有的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的、统一的应用基础支撑。
在平台层的应用支撑的基础上,构建水库综合库综合监测系统、智慧水务生产管理系统、三维管线GIS系统、三维管线手机APP巡检系统、智慧水务营销管理系统。
用户层主要提供面向应用,包括面向业务工作的人员及信息系统软件使用及管理人员等业务用户的数据更新管理、编辑处理、维护、共享和应用服务,面向信息系统软件使用及管理人员等业务用户及领导的管网报表统计、查询分析、资料管理的GIS应用,面向一般用户和相关单位的分权限的查询、浏览显示的系统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