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的44%。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随着医疗、养老、教育等行业智能化需求的持续释放,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
工业机器人:走向“人机共融”
受益于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快车道上持续进击,发展势头迅猛,产品落地广泛。在大会同期举办的机器人博览会上,记者在工业机器人展区不仅看到了展示机器人本体的多关节机器人、协作机器人、DETAL机器人、SCARA机器人等,还看到了包括控制器、减速机、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在内的核心零部件,以及一些热门的行业应用集成解决方案、物流机器人、AGV、无人仓储等。服务机器人:进入“黄金十年”
在工业机器人持续进击、不断刷新历史成绩的同时,服务机器人也站在了起飞的风口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服务机器人实现逆势增长,预计2020年同比增长20.7%。伴随市场需求爆发,商用机器人、家用机器人、医用机器人、消杀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机器人快速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或工作场景中,扮演起导引、迎宾、配送、政务服务、健康护理、情感陪护、家庭清洁等各种角色。博览会上,京东物流带来了最新一代六关节机械臂,它可以精准判断抓取上万种品类的产品,大幅提高了拣选效率和准确率,以保证商品可以准确、快速地送到人们手中。清智图灵展示了便携式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使用者以自助检测的方式,根据机器人的语音提示及视频教学,简单快捷地完成咽拭子采样。中电科技白虹系列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能够为使用者提供髋部助力,可广泛用于物资搬运、快递配送、消防救灾、军事装备、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诸多领域。优必选的熊猫机器人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专属定制机器人,除了传统仿人机器人的基础功能,还可以展示中国传统的书写、画画、太极等技能。
新兴技术也助推了服务机器人市场进一步爆发。目前场景高频、需求带动最成熟的是家用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发展需求推动最迅速的是医用机器人和养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更多在于追求人机交互,多传感器融合、智能仿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器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洪波表示,“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帮助服务机器人更多地感知和理解人类的意图,也能够帮助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尤其是仿生机器人的出现帮助人类更好地塑造机器人的外形,更加符合我们的期待。”
“今年是服务机器人发展黄金十年的元年。”优必选科技品牌官谭旻表示,“无接触服务能够变成刚需,一方面是疫情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人和病毒有共存的可能性。当无接触服务不是一种医疗手段,而是生活必需的时候,服务机器人也将随之变成我们的需求。”
特种机器人:自主学习能力大幅提高
特种机器人应用于专业领域,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类机器人。例如在建筑领域,越来越多的工地逐步智能化,逐渐向人机协作、少人化、无人化方向转变。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李铁军教授指出,建筑机器人正让“用工荒”成为过去。
博雅工道业务总监李乔指出:“现在,机器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仿生机器人的形态和运动姿势更像了,比如鱼尾摆动形式、扑翼式运动推进方式等。”
以博雅工道此次展出的智能仿生金龙鱼机器人为例,它可以像真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地游动,自行躲避障碍,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据李乔介绍,这种新一代水下仿生机器人配备了视觉传感器、声呐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智能化程度更高,可以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生态环境,识别、躲避海底礁石和生物,调节潜水深度,制定返回路线等。
京东物流X研究部特种机器人部总负责人姚秀军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分水岭,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结合以前,机器人更多解决的是自动化的问题,通过流水线和自动化手段解决产品标准化的问题,包括产能的问题和各种场景下出现的问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结合,才真正带领机器人进入2.0时代,即智能化时代。
“过去我们做人工智能主要是靠知识、算法和算力,进入数据驱动时代以后,主要靠的是数据、算法和算力。”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表示。未来,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电子计算,5G、脑机技术等的发展将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更多可能。
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从最简单的人机交互开始,到人机协作,以及人机共融、共存、共生,机器人的形态、功能和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对于机器人世界的认知和想象。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
声明:本文所使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 ,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