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刚完成了自动化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智能制造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愿景。
从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跃升至制造业强国需要多久?按照今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所勾勒的战略蓝图与升级时间表,只需十年。在这份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的文件中,中国将力争在十年内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并在建国百年时跻身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如今,这一文件落地数月,但对于许多刚完成了自动化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智能制造还只是一个愿景,道阻且长。
兴趣强烈,却理解不足
“感兴趣的客户很多,他们有这个需求也有预算,但现在的问题是客户对自己的需求认识并不清晰,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帮助他们诊断,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发展智慧工厂应该从哪儿入手,这是个复杂的过程。”在近日举行的2015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上,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对澎湃新闻坦言,相比于德国企业清晰的升级目标,国内很多企业对工业4.0与智能制造虽然很感兴趣,但往往并不确切理解这些词的深刻涵义,“像一汽大众这类企业,可以明确罗列出需求。但很多客户不仅需求不清,连某种需求能不能实现都还是个问号。”
正如“中国制造2025”常被视作以“德国工业4.0”为镜一样,在国内方兴未艾的智慧工厂概念同样源自欧美工业界,典型案例便是德国工业界领头羊西门子在本土建立的安贝格电子工厂,以及在四川成都的安贝格姊妹工厂。在德国“工业4.0”战略报告中,智能工厂意味着人类、机器和资源能够实现互相通信,就像社交网络中一样自然。智能产品“知道”它们如何被制造出来的细节,也知道它们的用途。
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张鑫曾赴德国“传统理工三强”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留学,毕业后进入德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留德五年后于1990年代初回国创业。他领导下的这家企业从研制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起家,目前正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慧工厂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从西门子数字化工厂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上便可看出国内企业对智能工厂极高的兴致。和张鑫一样看好这门生意的,并不在少数。智能制造、工业4.0是他们介绍资料中共有的关键词,而其对智慧工厂的理念拆解,也与西门子等德企十分相似。
据张鑫介绍,上市公司、大型国企或行业领军企业往往对智能制造欲望更强。“但其中有许多传统企业,可能还在2.0和3.0之间,现在说要去做4.0,跨度还比较大。”
动力何来?
博世力士乐是除西门子之外另一个德国工业4.0计划的积极参与者。在博世力士乐中国工厂自动化业务部门销售副总裁刘天鹏看来,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覆盖范围并不一致,前者的外延更广。“德国工业4.0注重整个产业链的设计与提升,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只是工业4.0的环节之一——工厂环节的智能制造。”
“之前我去见客户,很多人会混淆自动化和工业4.0,其实这是两个概念。中国制造2025不代表高度自动化,工业4.0是在有一定自动化制造业基础上,整合流程、降低成本。”刘天鹏说,“怎么把人更好地融入到生产线才是关键,这也是工业4.0的关键。核心是人,而不是机器。对于那些还在制造业2.0徘徊的企业,可能要花3-5年去改变思维,再花3-5年的时间升级设备。”
认为中国企业还处于消化智能制造理念过程中的,还有来自德国的林德曼。“中国客户目前并没有对我们提出关于德国工业4.0的产品要求。我觉得这个理念还停留在企业管理层的阶段,未来五年,才会从管理层慢慢延伸到产品生产环节。”通快(中国)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林德曼(Markus Lindemann)在前述展会上对澎湃新闻称。该企业的母公司德国通快激光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激光企业,林德曼被派驻上海开拓中国市场长达五年时间。
在谈及在华五年的经历时,林德曼说:“我觉得其实中国的客户没有变,变的是德国。比如,中国客户非常看重价格,有时在比较两个竞争者时,他们并不仔细研究机器的配置和先进程度。看到两个价格,就会挑更便宜的那个。在中国积累了几年销售经验后,德国企业的思路也有所变动,既然你看重价格,我们也可以给你提供最便宜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对应的是最基础的配置。这个策略迎合了中国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也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对于这点,张鑫感同身受:“中德企业家在理念上相差很大。中国企业家可能把产值、利润看得更重一点。两国的人才教育理念也差异极大。”
看重利润的另一面,是对升级成本的高度敏感。对智能制造理解的模糊、对转型成本的敏感,都会阻滞中国部分制造企业继续升级的脚步,尤其对于那些刚刚完成自动化的企业而言,或许并不具备太多动力去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者。
《经济学人》杂志最近发了一篇题为《依旧中国制造》的文章,该文援引咨询公司贝恩(Bain)的戴加辉(Stephen Dyer)的评价称,《中国制造2025》中那些更适度的目标可能会成功。该计划的近期目标是提高质量、生产率和数字化,并扩大数控机床的使用。戴加辉指出,所有这些已经在其他国家的世界一流制造企业里广泛使用。推动也许很有助于中国的后进企业奋起直追。但在看到商业利益之前,企业可能并不具备的动力,“你不能催着公司。如果不合理的话,它们就不会做。”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继续提高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资源结构等硬实力指标,更要努力提高质量品牌、知识产权、创新潜力、服务能力等软实力指标。提高工业软实力的根本途径就是传承和创新工业文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如是说。
9月20日,作为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的主要活动之一,工信部在京举办了首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刘利华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作主旨演讲。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作主题发言;各地工业主管部门,文物保护单位,行业协会,以及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等近500余位代表畅谈工业文化,谋划“工业+文化”时代产业融合发展新蓝图。
工业文化是工业发展之魂
刘利华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工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化。优秀的工业文化不仅能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还能在提升产品质量、变革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工业文化是工业发展的灵魂,工业强国之间的竞争表面上体现在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实际上最核心的还是文化的较量。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培育和提升我国优秀工业文化,补足工业中的文化短板,有效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刘利华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工业文化是我们每个工业人的责任。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共同推进工业文化建设。一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提高对工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变“重硬轻软”的现象。二要进一步挖掘和提炼优秀传统工业文化,吸收世界先进工业文化精髓,并加以创新和改造,不断丰富我国工业文化内涵。三要强化理论研究,针对当前工业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工业文化发展实践。四要加强工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要做好工业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五要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六要加快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促进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旅游、工业遗产保护以及创意产业发展。
李毅中表示,企业是工业文化的载体,社会责任是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企业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新形势下,企业要推进创新驱动,践行守法诚信,弘扬工业法制文化、行为文化,坚持自强自立敢于担当,全面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能和水准。
冯飞就什么是工业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工业文化以及工业文化的发展思路和重点,谈了他的一些思考。他指出,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二是进一步构建产业政策体系;三是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工业创新设计和工业旅游等重点领域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罗民主要围绕着工业文化的范畴与作用,与大家共享了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弘扬中国工业文化倡议发布
会议期间,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故宫博物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航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新兴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商务协会8家单位共同发起中国工业文化发展北京倡议,号召以弘扬中国工业文化为核心,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工业文化精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工业强国的爱国精神,大力宣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提倡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以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为目标,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重大转变;以创新企业文化为动力,坚守企业价值,注重质量品牌,勇担社会责任,推崇以创新文化、品牌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为重点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以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为重点,促进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旅游以及工业与文化相融合的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工业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再利用,筹建国家级工业博物馆,发展工业文化产业,拓展新领域,催生新业态;以完善工业文化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广泛宣传、普及工业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工业价值观,培养具有现代先进工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建设者。
此次论坛由工信部主办,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承办,主题是“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支撑制造强国建设”。会上,来自政府、工业领域与文化界的十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精英分别围绕工业文化理论、工业文化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企业社会责任和工业精神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领导、专家、业界领袖们热情交流工业文化领域的新兴观点,探讨新形势下,工业文化如何发展,以及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SIEMENS 6GK1543-0AA02
ABB 3BSE003676R1
SIEMENS C98043-A1601-L
AB 1746-IB16
AB 1746-OW16
AB 1746-OW16
AB 1756-IB16
AB 1769-IQ16 3636R
AB 1746-NI4
GE IC693CMM321
AB 1771-ASB
AB 1756-OF8
AB 1756-OF8
AB 1746-A7
AB 1746-A10
GE HE693THM166
施耐德 140DDI35300
施耐德 140DDO35300
施耐德 140CPU65150
施耐德 140DDI84100
AB 1756-BA2 3636R
AB 1756-BA2
AB 1756-BA2
AB 1756-BA2
AB 1756-BA2
AB 1756-BA2
AB 1756-CP3
AB 1747-SDN
SEW "MDF60A-0022-5A3-4-00(MDX60A0075-5A3-4-00
)"
SIEMENS 545-1105
AB 1794-IB16
HAROWE 11BRW-300-B-10
AB 1746SC-NT8 3636R
AB 1768-L43
GE IC697MDL750
施耐德 140ACI03000
施耐德 140ACI03000
施耐德 140ACI03000
AB 1756-A10
B&R ECPP60-01
施耐德 140CPU67160
AB 1746-NO4V
AB 1747-L551
施耐德 140ACO13000
SIEMENS 6ES7470-0AA00-0AA0
AB 2711-T10C10
GE IC693MDL646
GE IC693MDL646
AB 1746-NI8 3636R
FOXBORO P0903ZE
AB 1756-ENBT
LEYBOLD TRIVAC D2.5E
GE IC693CMM321
GE IC693CMM321
SAIA PCD4.B900
YASKAWA CIMR-E7U47P5/E7
OMRON C500-PS222E
施耐德 140DDI35310
施耐德 490NAE91100
施耐德 140CPS12400
AB 1756-ENBT
AB 1756-M22
AB 1756-L55 3636R
AB 1756-L61
B&R HCMC03MC-1A 22380168436
施耐德 140XBP00600
施耐德 140XBP00600
施耐德 140ACI03000
施耐德 140NOE77101
施耐德 140ACI04000
施耐德 140DDO35300
GE IC670MDL331J
AB 1747-L542
施耐德 140CPU65150
AB 1747-ASB
AB 1769-IF8
日本三协 6TF-5C
B&R ECPNC3-1 11150168481
施耐德 3636R 140DDO35300
施耐德 140CPS21400
施耐德 140XCP51000
AB 1756-IF16
AB 1756-IF16
AB 1756-IF16
AB 1756-IF16
DOLD MK9906N.82
施耐德 140DDO35300
HONEYWELL J-MSC10
AB 1794-OW8
AB 1756-OW16I
AB 1756-OW16I
AB 1756-OW16I 3636R
AB 1756-OW16I
SIEMENS 39SDM024DCCBN
SIEMENS PS-M06D12S5-NJ1L(S)
AB 1769-IF4
AB 1794-PS13
AB 1794-PS13
HONEYWELL XFL5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