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752DPH000-B智能制造的趋势势不可挡,中国有着庞大的制造业市场基础,而智能化将会对整个市场进一步升华,市场潜力不可限量,所以中国企业想要把握住智能制造的机会,认清产业链的至关重要。
10月29日至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式访华;11月23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此外,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有望于10月底完成……事件性驱动叠加政策预期,智能制造主题有望再度升温,细分领域转型成长龙头和稳健的智能制造领域龙头值得投资者关注。
事件驱动+政策预期
IC752DPH000-B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式访华。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创新”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访华的重点议题。今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围绕“创新”这一主题,“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工作稳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曾表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毛伟明表示,工信部2015年将重点就机器人产业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制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引导行业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研发、应用;三是在重点制造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按照这一时间表,这一机器人产业领域的重磅政策或也有望在机器人大会前后正式落地。
工业4.0产融战略专家罗百辉指出,事件性驱动叠加政策预期,智能制造主题再获关注,在“中国制造2025”的浪潮下,智能制造的巨大风口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智能制造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行业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作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与之紧密相关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市场规模也逐步发展,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将有效协助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下游应用领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缩减制造成本。
罗百辉指出,智能制造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缓解我国制造业日益高企的人工成本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带来积极的拉动作用。随着产业政策的逐渐明朗,智能制造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一些提前布局的企业无疑将从中大为受益,产业链包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传感物联,自动化(数字化)工厂,个性化制造新业态等,其中智能化机器人、自动化装备方向更是值得期待。
智能制造产业链机会
可以预见,智能化的大趋势将会不断迫近,中国制造业需要先认清出智能制造的形势,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自己的智能化制造的道路。
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是智能制造的内在推动力,提升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是国家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并从各个角度予以政策上大力支持;同时叠加进口替代的大方向,智能制造领域将为成为未来最具成长性的细分领域之一。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工业机器人: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从2008年的7,879台跃升至2014年的56,000台,实现了指数式的增长,其中2014年的销量同比增长率约为53%,较2013年翻了一番。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份额也位于全球首位,占据了全球需求量的20%以上。到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将达到60万台,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会超过400亿元。再考虑到出口因素,国内有望诞生销售额过百亿的机器人公司。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就是智能工厂的神经。通过各种信息采集和感知技术,将生产中的信息转为数字信号,通过无线传输、总线技术或者工业以太网等技术将信号传递给计算机系统或者展示给生产人员,经过数据分析处理后,实施更加精确和效率更高的工业生产操作。
工业软件:国内工业软件ERP渗透率相对较高,而MES/DCS等生产环节控制软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据统计中国到2015年,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会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而在这个市场上,仍然以国外的软件公司为主导,国内厂商国产替代的空间巨大。
3D打印:预计未来3D打印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8年全球3D打印总收入突破100亿美元。国内3D打印尚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对韩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中韩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革新3.0战略”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中韩双方将在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机器人开发等领域共同开展战略研究,推动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领域的合作开发、示范推广及经验交流。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十个重点领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和应用进入了新的高潮。2013年,我国机器人销量达到3.7万台,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市场,2014年销量接近5.7万台,其中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1.7万台。
虽然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器人技术、产品、产业都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行业认可标准和第三方认证规范缺乏,自主品牌机器人推广应用难等方面。
韩国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韩国汽车、电子、船舶等产业壮大而迅速发展。目前韩国是全球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国家(万名员工拥有量达到478台),并且主要以韩国品牌为主。韩国在自主品牌推广应用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中韩两国机器人行业组织已建立了较好的合作机制。2014年1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与韩国机器人行业协会(KAR)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在信息交流、推广、会员利益、标准信息等方面促进双方企业互利合作。并商定每年举办一次中韩机器人论坛,目前已经分别在上海和首尔各举办一次,取得良好效果。2014年10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CMIF)与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KERA)签订合作备忘录,在政策策略、机器人论坛、拓展与其他机器人组织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在机器人产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方面,中韩两国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交流与对接:一是加强信息交流,互换各自的统计及市场分析信息。二是开展标准和认证合作,加强两国在机器人标准规范和产品认证方面的互利合作和协调工作。三是探讨联合研发和推广应用合作机制,在自贸协定提供的利好和相对宽松的经贸环境中,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机器人产业科技研发和制造服务方面的互惠互利合作。
《备忘录》的签署,将进一步助推两国在机器人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两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下一步,在《备忘录》的战略合作框架下,中韩两国将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制造业领域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