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8186-3120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进步导致技术与产品的快速更新,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同时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对生产系统的柔性要求不断提升,智能机器人在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可以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生产的需求。
推动机器人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正是基于全球世界工厂的实际需求。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的瓶颈,机器人本体成本和维护费用不断下降,企业为使用机器人所需的配套改造投资和采用人工方式相比较,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成本优势。这是企业大批量使用机器人和改变制造模式的经济和市场因素。
P68186-3120技术发展。随着机器人的应用迅速普及,其引发的革命性效应将席卷全球,机器人与物联网的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的运用与发展,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由传统的在线示教工作模式向智能工作模式方向发展,视觉技术的进步使得机器人可以实现对作业对象的位置识别、姿态识别,甚至获得作业对象的三维特征;力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对作业对象有了更精准的触觉反馈,实现更精细的操作;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可以在动态环境下具有更好的规划与决策功能,并可以支持多个机器人协同作业,完成特定任务;人机交互技术的进步使得机器人和操作者之间能够以语音等方式进行更自然交互;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成为智慧工厂的智能设备,将企业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到各种远程控制终端,并实现远程故障诊断与设备维护。
随着技术的提升,机器人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不断增强,具备更高的柔性和智能,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和精细作业,这是机器人在技术上能够胜任大批量替代人的先决技术条件。机器人产业目前最为核心的,仍然是实现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生产的突破。
机器人产业展望
以互联网+机器人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无人工厂。数字化智能无人工厂是将互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并融入到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对机器人生产设备智能化及自动化的要求,数字化智能无人工厂就是用信息化技术去驱动商务生产管理流程,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先进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以实现从设计到成型产品的直接自动化生产制造。
以互联网+机器人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无人工厂制造模式是真正意义上将机器人、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制造业的完美融合,涵盖了对工厂制造的生产、质量、物流等环节,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不但解决了工厂、车间和生产线以及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实现的转化过程,还代表着机器人制造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与人类在工厂内协同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将“人机协作”定义为,机器人与工人在一定的工作区域范围内为达成任务目标而进行的直接合作行为,机器人从事精确度高、重复性强的工作,人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协作型机器人具有敏感的力反馈特性,当达到已设定的力时会立即停止,这样在风险评估后可以不需要安装护栏。同时,由于体型比较小和功耗很低,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工作时几乎是无声的,能够营造一个非常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快速和机器人相处,协作工作。未来的工厂将会是人与机器和谐共处的状态,协作型机器人将小件装配等自动化应用带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工人与机器人可以和谐共处,共同完成同一工作任务。
以消费者利益为驱动的个性化、定制化生产。由于信息与数据的自由流动和交换,以机器人制造商为中心的产销格局,正在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格局转变。伴随着“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策略,传统的“标准化产品+大批量生产+大众营销”的产销形态,将逐步被以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以及“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快速迭代、粉丝经济”的全新模式所取代。机器人制造商需要真心倾听消费者要什么、不要什么,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工业云推理计算,实现快速改进机器人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极致消费体验。
中国机器人产业处于爆发前夜,一场机器人改变制造模式、生活模式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工业4.0发展热潮正由欧美蔓延至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及韩国皆已相继提出国家及地方政策,全力推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等产业,进而打造更高产生效率及良率的智慧工厂,加速跟上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
中国强推工业4.0 机器人军团顺势攻城掠地
智慧工厂近年火红原因可追溯至中国逐年攀升的用人成本,但对在中国设厂的各国制造商而言,为解决薪资上涨问题,各国便开始快速改变制造模式、积极布局智慧工厂。譬如德国推出“工业4.0”和中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也密锣紧鼓推出相关政策。
除了各国国家政策支持,使智慧工厂跃升热门话题外,近年全球面临人口数量减少,从而造成工厂人力短缺,加上制造商为缩减生产成本、增进生产品质与速度,智慧工厂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亚洲地区制造业兴旺的国家,比方中国、日本和韩国纷纷跟风智慧工厂,连带使机器人水涨船高,成为众所瞩目焦点。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2014年统计显示,2013年机器人出货量增长12%,成长至178132台,如图1所示,工业机器人持续在汽车、化工、橡胶、塑料等行业以及食品行业增加;2008年至2013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每年总供应量平均增加36%,并且可促使该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全球每年工业型机器人出货量统计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盟(IFR)
此外,IFR预估2014年全球机器人安装至少可成长至20万台,主要增长地区在亚洲,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市场以及北美;同时由工业4.0 潮流带动,促使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担纲要角,估计2015年至2017年,机器人安装数量增长至288,000台,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12%。中国政府近期有意加大力度注入大量的资金开发机器人,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可望快速成长。
TE Connectivity开发新一代工业自动化方案 矢志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导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动化和控制领域,TE Connectivity是工厂和机械工程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翘楚之一。更高水平的自动化越来越多地推动工业生产发展,安全性和能源效率不断提高,TE可在每个生产步骤提供支持,开发针对各个生产环节的解决方案。TE 设计和制造用于连接和保护电源、数据和信号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通过TE更智能、更快速、更好的技术来将材料连接到最终产品上,覆盖生活的所有领域。这使得TE成为全球成功的企业——自动化和控制技术的世界领导者。
事实上,优秀的产品需要有出色的销售渠道与之相搭配,TE与全球领先的互连产品分销商、创立于1974年的Heilind Electronics(赫联电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借由Heilind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分销机构,无论你身在何处,TE都可以在灵活性、可靠性和交货时间方面响应您的一切需求。
针对亚太区市场,TE的授权分销商Heilind经过几年的发展,迄今已拥有了覆盖广泛的网络为客户提供当地支持,在中国香港、上海、北京、苏州、南京、西安、东莞、成都、厦门、台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开设了19处分部和2处仓库(香港和新加坡),赫联香港还设置了区域配送中心和增值服务中心,以求将最好的连接器产品用最快的速度交送到客户手中。
联系人:小费
QQ:2851759102
邮箱:2851759102@qq.com
传真:0592-5580710
电话:0592-2350124
手机:1805002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