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博途工业软件定制化笔记本
希殿电气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西门子合作伙伴)
联 系 人 :康经理(销售工程师)
在线商务Q Q :192061030
联 系 手 机 :18621061383(微信)
联 系 电 话 :021-60541249
公 司 传 真 :021-57271268
邮 箱 :192061030@qq.com
流程一:1、客户确认所需采购产品型号
流程二:2、我方会根据询价单型号查询价格以及交货期,拟一份详细正规报价单
流程三:3,客户收到报价单并确认型号无误后订购产品
流程四:4、报价单负责人根据客户提供型号以及数量拟份销售合同
流程五:5、客户收到合同查阅同意后盖章回传并按照合同销售额汇款到公司开户行
流程六:6、我公司财务查到款后,业务员安排发货并通知客户跟踪运单
西门子长期致力于实现本土创新,而研发服务中心在其中起着合作创新的关键作用。它可以提供高品质的研发服务、提高西门子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并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支持。
怎样让一加一大于二?
对于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研发服务中心120多名员工而言,要解答这道题,靠的不只是想象力,还需要与西门子各业务部门和本土创新生态圈携手共进。
日趋激烈的竞争伴随着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中国政府也正通过诸如“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策略进一步推动创新,满足本土发展需求。企业层面,像西门子这样的企业长期以来致力于实现本土创新,研发服务中心在其中起着合作创新的关键作用,提供高品质的研发服务,提高西门子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也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支持。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上海研发服务中心主任周业涛表示,“就技术水平、为地区发展提供价值以及培养人才而言,我们在此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土壤。”
研发服务中心报告称,在过去的5年间,该中心在西门子燃气轮机产品设计方面取得了120多项发明报告,其中申请与授权专利共计40余 项。
在过去几年时间,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研发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针对50及60 Hz燃气轮机研发项目,涉及开发新的燃气轮机框架、对现有框架进行改造和升级、客户定制设计、现场服务支持、供应链管理支持和制造支持等。
没有什么能比燃气轮机的产品研发更能说明研发服务中心与业务部门广泛合作的价值——燃气轮机被称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需要来自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前沿创新。2009年研发服务中心成立之后,其独有的“创新屋”运营模式 (GT-CT House Model)受到业务部门的青睐,在燃气轮机中国研发服务中心的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周业涛指出:“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推动创新,让我们更加贴近市场。”
捕捉需求,驱动全球创新
在燃气轮机领域,技术发展已相对成熟,若要寻求进一步的优化空间并非易事。
西门子能源解决方案部门的同事首先发现,在每年售出的SGT5-4000F型燃气轮机中,有10%至15%左右的产品由于客户天然气管道输送压力低而需要加装气体压缩机。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削弱市场竞争力。2014年,研发服务中心开始探索解决之道。
通过细致分析全球范围内该型号燃机的历史运行数据,并且结合空气动力学基本理论,研发服务中心对燃机运行工况进行了精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员建立了一个较之前模型更加优化的复合数学模型,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燃机真实运行情况。通过应用优化后的模型,燃气供气压力要求得以降低,实际效用则未受影响。研究团队很快向西门子全球通报了这一情况。
吕松军是负责该项目的研究员,他说:“不论是否购买西门子压缩机,客户都能从中得益,节省了成本。这样的改进已在全球范围应用。”
通过西门子燃机全球的评估,此举估计每年可节省200万欧元,并可增强西门子在50 Hz F级燃气轮机市场上的竞争力。
研发服务中心在过去的几年内开展了一系列类似的项目,涉及研发新的燃气轮机框架、对现有框架进行改造和升级、客户定制设计、现场服务支持、供应链管理支持和制造支持等。
近年来,该中心逐步实现了三重目标:在西门子全球研发版图内,增强地方团队在燃气轮机领域的竞争力;从制造到采购流程,为本地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充分利用西门子中央研究院资源,推动创新,培养人才。
2009年,为了把握市场趋势,同时建立人才库,西门子中国研究院成立了研发服务中心。赵作智博士是当时首批员工之一。现在,作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发电与天然气集团首席技术官兼燃气轮机业务部总经理,他本人便是西门子内部人才发展的成功例子。
“在研发服务中心积累的经验,使我对新一代燃气轮机研发有清楚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让我认识到跨部门合作的强大能量。” 赵作智说。
“业务部门的同事从未将研发服务中心视为外人,我们是同一个团队。”
融入本土创新生态圈
在全球创新竞争环境下,西门子这样的企业在区域创新生态圈内扮演的角色,是推动创新的关键之一——在这方面,研发服务中心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在一个为期3年的合作计划中,研发服务中心携手当地工程研究领域的翘楚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新一代燃气轮机。
周业涛说:“我们的认知往往受到现有知识的局限。而高校青年才俊具有独到见解,这或许能带来突破。”
双方成立的联合创新中心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开展了研究,涉及诸如轮机性能、动态完整性、加工工艺技术,以及高温合金和涂层等方面。
在3年时间里,由研发服务中心主导的校企合作团队在设计进口可转导叶——一种控制进气流量的燃气轮机关键组件——的过程中,开发出5种原型,并申请了5项专利。
大学生的创新涵盖了机械设计、电动执行机构设计、控制逻辑电路设计、测量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等领域。
型式试验锦上添花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研发服务中心正在通过向西门子业务部门提供优化且安全的专业型式试验服务,更好地满足瞬息万变的本地市场需求。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南京研发服务中心主任朱锋表示,“各业务部门需要为其产品提供标准及定制化的各类试验服务。业务部门一方面担心由内部实验室进行测试不能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单一部门的测试实验室所需大量的投入有可能无法收回投资。而将试验外包给外部机构又可能产生知识产权方面的隐患,特别是对于高端在研产品而言。”
规划在上海建立的型式试验中心将把试验设备、试验专员和研发服务中心研发工程师等聚集到一站式服务平台上,将资源和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节约成本、积累专门能力以及消除关于知识产权的担忧。此外,还将进一步向业务部门提供预设计、故障分析和整改建议等服务。
在上海建立的型式试验中心将把试验设备、试验专员和研发服务中心研发工程师等聚集到一站式服务平台上,旨在向西门子业务部门提供优化且安全的专业型式试验服务。
联 系 人 :康经理(销售工程师)
在线商务Q Q :192061030
联 系 手 机 :18621061383(微信)
相比于将试验外包给外部第三方,自有的型式试验中心预计每年可为西门子中国的各个业务部门节省相关设备投入、维护和测试外包等费用数千万元人民币。
无论身处工业2.0还是3.0阶段,许多企业在怀揣数字化工厂梦想的同时,却往往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这时,西门子便成为了那个重要的“梦想导师” — 结合其在制造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软硬件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
随着“工业4.0”的热潮从德国涌向全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决意将未来制造的愿景变为现实,以期在数字化引领的工业变革中尽早谋篇布局。
国内制造企业对于打造数字化工厂的热情从赵雄飞接到的咨询服务需求就可见一斑。这位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的数字化工厂专家在2013年接到了大约5家企业关于筹建数字化工厂的咨询。201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0家左右,2015年更是上升到了几十家。
在迈向“工业4.0”的进程中,很多企业并非仅仅满足于数字化的远景规划。它们迫切需要的是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途径。
赵雄飞说:“企业家们并不是要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想一步步发展,最后真正成为站在行业顶峰的巨人。”
条条道路通罗马
无论身处工业2.0还是3.0阶段,许多企业在怀揣数字化工厂梦想的同时,却往往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
这时,西门子便成为了那个重要的“梦想导师” — 结合其在制造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软硬件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
赵雄飞的团队要做的便是首先从运营、研发等层面为企业提供顶层设计,帮助其完成数字化工厂的整体规划。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这一规划可以是面向1-3年的短期,也可以瞄准5-20年的中长期。
如果企业有进一步需求,他们将和西门子业务集团的同事一起帮助客户进行业务流程和IT系统设计,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等。如果再进一步,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的专家还会在工艺流程设计上提出建议,具体到设备自动化、精益生产布局、厂房布局等方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西门子专家也会为客户提供支持,包括供应商的评估,技术管理支持等。
2015年,赵雄飞的团队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建霖工业)完成了未来数字化工厂的规划设计。成立于1989年的建霖工业是全球最大的厨卫产品OEM企业,主营业务是为科勒等知名厨卫产品制造商做代工生产。
为了改变过去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建霖工业计划在厦门新建一个大型厨卫产业园,集制造基地、物流中心和研发中心于一体。经过对建霖工业的实际调研,西门子团队发现其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生产周期长、库存多、制造空间浪费、对人工依赖严重、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现场管理混乱。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为建霖工业规划的数字化工厂全貌
对此,西门子在规划框架报告中建议,建霖工业首先需要建立精益生产体系,并健全工厂信息化系统来管理生产,再利用自动化手段推进工艺和物流的改善,最终建成绿色智能工厂。
比如在工厂信息化系统中,建霖工业需要升级当前的ERP系统,以解决对生产物流计划支持较弱的问题,并且需要由现有的PDM(产品数据管理)模式上升到PLM的管理模式,以提升产品设计平台的能力。在工厂层,它需要建立MES系统,实现生产执行、物流和质量控制的信息化。在自动化层,建霖工业需要搭建工业以太网,用于连接设备和MES系统,实现设备的互联和车间的物联网络,同时采用大量先进的自动化工艺,减少人工,提高工艺质量。
目前,建霖工业已经踏出了迈向“工业4.0”的第一步,计划实施西门子MES系统Simatic IT,以及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现场总线标准Profinet。
除此之外,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还为金达亚麻、中车集团青岛四方、中建钢构、华立集团等众多企业提供了数字化工厂的评估、规划和咨询服务。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为金达亚麻规划的数字化工厂的3D模型
人们通常会认为,在新建工厂时实施数字化理念是最为理想的时机。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采取的路线不尽相同。
“我们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为企业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数字化方案,这要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产品类型、生产模式等等。”赵雄飞表示,“因此,每接触一个客户,我们都首先要成为它所在行业的工艺专家。这样才能提出最专业的建议。”
人才最金贵
在被称为PPT(Process, People and Technique)这三个构成数字化工厂的关键因素中,赵雄飞最为看重,也最为担心的是第二个P,即人员的因素。
“许多工厂的各级员工往往都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技术可以购买,流程也可以规范,而人才的缺乏将是制约中国企业迈向‘工业4.0’的最大障碍。”赵雄飞说。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曾经在调查中发现,在许多工厂,各级人员都存在相关素质缺乏的问题。一线员工缺乏高精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熟练操作能力;中层管理人员对于生产系统自动化和数字化的转变需要更快地适应;而企业高层对于数字化工厂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能力仍有待提高。
为此,西门子在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工厂项目时,会有研究院的专家和项目工程师进行为期数月乃至数年的驻厂培训。此外,西门子与教育部合作,通过技术培训等活动培养了千余名工程学科的教师,并连续9年举办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为中国制造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
从全球来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相关培训的紧迫性同样存在。麦肯锡开展的“制造业的未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球将会出现4000万高技能工人的潜在缺口。
智能机器可以自我学习,并取代人类的一部分工作,但是未来的数字化工厂决不会是无人工厂。人们将在设计、规划、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强的创造力。同时,智能化的工厂将会批量生产高度个性化的产品,要能够以最快速度调整生产线,这就要求员工能对联网的机器进行编程,还能解读复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