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认为,追溯系统是支持、管控整个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的核心,但目前市面上的追溯系统要么偏洗涤工厂模式,要么偏硬器械消毒供应中心,而基于软器械追溯系统有待于完善和改进。
目前,中国已经提出了UDI管理(医疗器械唯一识别码,含静态的DI和动态的PI),美国已经对二、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了UDI管理),这要求我们按照该规定,实现每件软器械与人员、设备、设备程序、质检结果(含过程检验)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这个规定要高度重视,因为根据《基本标准》,要求软器械消毒中心建立ISO9001、ISO13485(中国:YY/T 0287-2017《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根据YY/T 0506的要求,制造商和处理厂应能提供符合产品(软器械)符合系列标准所列要求;以及“应维持去污染和消毒程序的控制和灭菌的可追溯性”;
另外,软器械生产厂家对外宣称的使用次数需要高度注意,YY/T 0506要求:成品在投放市场前应该经过验证。如果产品要在灭菌后使用,检验应在灭菌后的产品上进行。但我们知道,厂家产品投放市场后,如果放在软器械消毒工厂进行反复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如果软器械消毒中心不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后续必然导致生产厂家(软器械供应商)、处理厂家(软器械消毒中心)以及医院三方质量扯皮事件,甚至会引发感染事故。
主要的工艺流程我们认为应该包括如下:
(1)建档(唯一性,类别+规格+编号);
(2)院内回收(手持终端);
(3)工厂回收(RFID扫描、扫码);
(4)清洗消毒(扫描员工牌、扫描机器编号、记录清洗设备运行流程数据)
(5)干燥(手术单),扫描员工牌、扫描机器编号、记录烘干设备运行流程数据),灯检,台面灯检),同时扫描员工牌、扫描软器械;手术单折叠(扫描员工牌、扫描软器械)
(6)整烫(手术衣)(扫描员工牌、扫描机器编号、记录烘干设备运行流程数据;模特灯检,扫描员工牌、扫描软器械;手术衣折叠,扫描员工牌、扫描软器械;)
(7)打包选锅;
(8)进锅灭菌
(9)冷却质检;
(10)储存或发放
(11)运输、使用;
在生产工艺方面,我们强调一定要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要基于厂家已经通过反复验证并对外宣告、需要供应商承担法律责任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保留处理证据(生产流程和质量监测数据)。否则,软器械消毒工厂将可能会由于质量问题背“黑锅”。
关于处理工艺,相关专家也给了一些意见,我们在这里引用一下,如:崔玉树老师对外宣称的医用新织物洗涤注意事项:
▪ 禁止使用任何含氯的洗消剂进行预先的浸泡。——浸泡会使蛋白凝固在材料表面。
▪ 禁止使用任何含氯的洗消剂进行预先的清洗。——含氯洗剂会使材料改性影响防水效果和减少使用寿命。
▪ 冷水预洗——可以去除80%的血溶性蛋白、有效去除药渍——热水预洗会使颜色在织物上改性固化
▪ 装载量不能大于80%——过渡装载影响洗净效果
▪ 禁止压榨脱水——医用织物密度非常高,压榨脱水会造成撕裂
▪ 禁止熨斗直接熨烫——建议垫布熨烫(注:软器械一般不需要整烫,悬垂性较好)
▪ 主洗时为达到消毒的目的水温会高于70度,建议梯度降温,每分钟降四度为宜。——会使织物减少皱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