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0岁的浙江大学教授褚健受命创办浙大工业自动化公司,此为中控集团前身。“其实,从浙大工业自动化公司起,褚健便是自筹资金。”中控集团法律顾问沈田丰说,“公司起步则是依靠褚健借来的20万元。”
1999年,中央、颁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证监会推动高科技企业上市,浙江大学将三块优质资产:中控、半导体厂和快威科技合并成浙大海纳,当年便上市成功。
上市后,由于浙大海纳管理层决定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半导体产业,忽视了中控的自动化及快威科技的电子系统两大领域。快威科技和中控自动化很快便开始“自谋出路”。
2002年,浙大海纳董事会通过决议,退出其在中控的股份,浙江大学亦决定将90%的海纳控股权转让于民营企业飞天集团。
此后,“快威”这块曾经响亮的招牌“开始逐渐淡出人们视野”。飞天集团则制造了轰动一时的“掏空”浙大海纳等上市公司案。
“中控随后在自动化控制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环感慨不已:从“自由组合、自主决策、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到实现真正的“产学研结合”,“中控”都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