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小导管冲孔机优势亮点:
1. 整机采用高大上的数控设计,采用多次反复送料方案,可实现不同长度的管件加工;
2. 设备送料机构可实现360°自由旋转,可实现一根工件多个位置冲孔的需求;
3. 送料机构可实现管件抓紧和自由翻转,送料和旋转均采用伺服PLC控制系统;
4. 送料、冲孔、旋转均可实现急停,傻瓜式设备,人性化设计,保障加工的安全性;
5. 相比人工钻孔的过去式,数控智能化的冲孔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效率是过去的20倍以上,定位精确误差小,打孔边缘光滑。
小导管安装:小导管安装应在型钢拱架架立后进行。将加工好的小导管插入已钻好的眼孔,为充分发挥小导管的支护作用,将小导管尾部焊接在已架好的钢支撑上。然后,用锚固剂封堵导管周围孔口以及工作面上的裂缝。
产品优势:
1.操作简单、轻松易懂.
2.加热缩尖一步到位无需频繁加热。
3.比传统非一体加热省电20%
4.坚固耐用,采用铸钢模具.
5.机器采用一线开关线材,安全可靠.
6.噪音低 设备噪音低于国家标准5%更环保更节能.
7.对于壁厚较厚的壁管一次轻松缩至成型.
小导管缩尖机设备介绍:
全自动超前小导管缩尖机是由徐州迈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技术人员经过精心设计、多次实验而发明的全新工艺和设备,设备经过多次改良后,目前可以适合多数客户的使用需求。该设备可以实现超前小导管前端缩成圆锥型的尖头,原料通过自动夹紧送料机构送进高频感应加热炉、温度设置在再结晶温度850摄氏度左右,加热时间在6秒至8秒。加热后的半成品被送进缩尖主机,缩尖主机中4片旋转压型模具在高速旋转时将管件加热区域逐渐缩成圆锥形。
该设备采用简易流水线设计,安全、可靠,特别是缩尖主机采用台湾全新静音技术设计,现场噪音更低!成型效果更好!选配节能型高频感应加热炉,加热速度快、节能。
小导管削头机/钢管尖头机
超前小导管,导管采用Φ42mm热轧无缝钢管。壁厚3.5mm,小导管环向间距30cm,外插角3~5o,注浆材料为1:1水泥浆,注浆压力0.4~0.6MPa,小导管在前部钻注浆孔,孔径6~8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型布置,前端成锥形,尾端留不小于30cm不钻孔的止浆段。
1、小导管加工前,必须对其表面、污渍、泥土等杂物就行清理。
2、超前小导管插入岩体的端头须加工成长度为20cm的圆锥形,尾部焊接Φ8的钢筋加劲箍。
3、超前小导管管体须用钻床钻Φ8的注浆孔,注浆孔间距为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长度留30cm的止浆段。
4、钻孔结束后,必须清除铁屑并将注浆孔毛刺磨平。
5、超前小导管单根设计长度为4m。
型号 |
YL50NCB |
||
加工管径 |
42mm |
生产能力 |
60根/小时 |
功率 |
55kw |
电压 |
380V |
模具 |
4瓣 |
重量 |
1200kg |
设备图片
此外,战略的实施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扩大市场需求、技术输出、海外投资与合作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尤其是轨道交通、核电、卫星及应用等产业,技术先进,在国际上竞争优势明显。
研究方法采用现场对比试验,为了使试验结果有可比性,选取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贺家庄隧道洞身段作为试验段,分别设置型钢拱架段40m和格栅拱架段40m。测试内容有:拱顶下沉、拱脚下沉、水平收敛、围岩压力、初支钢架应力等。试验结果表明:格栅拱架比型钢拱架的沉降略大,水平收敛基本相等;格栅拱架比型钢拱架应力小,且应力分布相对均匀;土压力普遍很小,但格栅拱架土压力更小些;隧道掘进四榀钢架(3.2m)后,钢架沉降达总沉降的26%左右,最大应力达总应力的33%左右。经综合分析认为型钢拱架及格栅拱架均能适用于IV级黏质老黄土隧道,但格栅拱架更具优越性。
小导管缩尖机设备准备信息:
1、将本机置于平整地面,采用膨胀螺钉固定设备机体;
2、接通电源进线,其中缩尖主机选用最低50平方三芯的铜线。加热炉采用3根最低50平方的单芯铜线;(电源为380V50HZ);
3、冷却水桶内注入百分之80水位的纯净水(最好是软水),开启水泵,检测水路循环效果(系统不报警即为无误);
4、接通气路,采用直径10mm的气管接通气源两联件AFL2000,压力设置为0.2MPA即可;
5、缩尖主机前下网筛位置注入20L机油(用于润滑、冷却主机关键零部件);
6、空载试运行:启动电源、开启气泵、启动主机旋转、启动加热炉待加热状态,脚踏送进机构脚踏开关,检测工步时间是否正确、工步是否顺畅。
超前小导管
小导管搬运须轻拿轻放,切不可随意敲击小导管。在搬运过程中,要防止其发生变形,如若发生变形须重新进行加工。小导管端头尖锐锋利,在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安全。
在装备制造业率先打造了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根据“互联、智慧、可控、安全”的“两化”融合方针,着力锻造以互联为基础的全球营销及服务能力,以智慧为基础的全球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以战略为导向的全球风险内控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安全运行能力。为全球化蓄力起跑奠定基础,成为践行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