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集合、
硬件、软件和用户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数据库系统、关系型(Relation Model)数据库系统。
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是对
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它抽取了客观事物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忽略了非本质的
细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开发方式
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
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
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MIS的标致。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使用的开发方法有以下两种:
1.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方法学)
结构分析、结构设计,结构程序设计(简称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来模拟。各阶段的工作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顺序进行。瀑布模型意味着在生命周期各阶段间存在着严格的顺序且相互依存。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设计的主要手段。
快速原型法也称为面向对象方法是针对(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设计新途径,是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
软件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是一种快速、灵活、交互式的软件开发方法学。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快速原型法的实现基础之一是可视化的
第四代语言的出现。
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MIS时,工作重点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阶段。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对象模型也适用于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实践证明两种方法的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开发策略
不可行的开发方法:组织结构法,机械的按照现有组织机构划分系统,不考虑MIS的开发原则。
数据库法,开发人员从数据库设计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开发。
想象系统发,开发人员基于对现有系统进行想象为基础进行开发。
可行的开发方法:自上而下(Top__Down),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进行设计,逐渐从抽象到具体,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设计思想。自下而上(Bottom__Up),设计系统的构件,采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成整个系统,缺点在于忽视系统部件的有机联系。
两者结合是实际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
逻辑模型,进而从逻辑模型求得最优的
物理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这种螺旋式循环优化的设计模式体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的设计思想。
体系结构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了用于开放
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OSI)模型。这是一种定义连接异种
计算机的标准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层,也称七层协议。
单个
信息系存在具有一般意义的
层次模型:物理层、
操作系统层、工具层、
数据层、功能层、业务层和用户层。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集中式的结构模式、客户机/
服务器(C/S)结构模式和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模式三种。
规划战略
第一步,确定规划的基本问题,如规划的年限、规划的方法,确定集中式还是分散式的规划等。
第二步,收集初始信息。包括从各级干部、卖主相似的企业、本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系统领导小组、各种文件以及从书籍和杂志中收集信息。
第三步,现存状态的评价和识别计划约束。 包括目标、 系统开发方法、计划活动、 现存硬件和它的质量、 信息部门人员、运行和控制、资金、安全措施、人员经验、手续和标准、中期和长期优先序、外部和内部关系、现存的设备、现存软件及其质量,以及企业的思想和道德状况。
第四步,设置目标。主要由总经理和计算机领导小组来设置,包括服务的质量和范围、政策、组织及人员等,它不仅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而且应有整个企业的目标。
第五步,准备规划矩阵。列出信息系统规划内容之间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矩阵,确定各项内容以及它们实现的优先顺序。
第六步,第七步,第八步,第九步,是识别上面所列的各种活动,判断是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性质的活动,还是一种重复性的经常进行的活动。由于资源有限,不可能所有项目同时进行,只有选择一些好处最大的项目先进行,要正确选择工程类项目和日常重复类项目的比例,正确选择风险大的项目和风险小的项目的比例。
第十步,确定项目的优先权和估计项目的成本费用。依此编制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第十一步,然后在第十二步把战略长期规划书写成文,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与用户、信息系统工作人员以及信息系统领导小组的领导交换意见。
写出的规划要经第十三步,总经理批准才能生效,并宣告
战略规划任务的完成。如果总经理没批准,只好再重新进行规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