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拜耳PC2458抗UV家电产品√厂家价格
PC物理性质
聚碳酸酯无色,耐热,抗冲击,阻燃,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冲击强度高,尺寸性好,着色性好,电绝缘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好,但自性差,有应力开裂倾向,高温易水解,与其它树脂相溶性差。适于制作仪表小零件、绝缘件和耐冲击零件。
同性能接近聚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有UL94 V-0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生产大型的器件。随着聚碳酸酯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聚碳酸酯同聚之间的价格差异在日益缩小。
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PC化学性质
聚碳酸酯耐酸,耐油。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聚碳酸酯的玻璃化温度为145-150℃,脆化温度-100℃,高使用温度为135℃,热变性温度为115-127℃。
权盛工程塑胶,长期经营各种塑胶原料,如PA,PC,POM,PMMA,P,PP,ABS,LCP氟塑料等。
PC成型性能
1.无定形料,热性好,成型温度范围宽,流动性差。吸湿小,但对水,须经干燥处理。成型收缩率小,易发生熔融开裂和应力集中,故应严格控制成型条件,塑件须经退火处理。
2.熔融温度高,粘度高,大于200g的塑件,宜用加热式的延伸喷嘴。
3.冷却速度快,模具浇注以粗、短为原则,宜设冷料井,浇口宜取大,模具宜加热。
4.料温过低会造成缺料,塑件无光泽,料温过高易溢边,塑件起泡。模温低时收缩率、伸长率、抗冲击强度高,抗弯、抗压、抗张强度低。模温超过120度时塑件冷却慢,易变形粘模。
1供应PC美国GE:高流动HF1110;
2供应PC美国GE:超高粘度131R-111;
3供应PC美国GE:低粘度防火级241R、243R、244R;
4供应PC美国GE:中粘度防火级940A-116、945A-116;
5供应PC美国GE:光学级LS1、LS2、LS3;
6供应PC美国GE:抗紫外线级925U;
7供应PC美国GE:121R、141、141R、143、144R、223、241、243、3412、3412R、3413、3413R;
8供应PC美国GE:3414、500R、923、925、940、940A、943、943A、945、945A;
9供应PC三菱:耐候性S2000VR、S3000VR;
10供应PC三菱:高粘度抗紫外线级CLS400;防火级FPR3500;
11供应PC三菱:光学级3215;食品级(FDA认可)S2001R、S3OO1R;
12供应PC三菱:吹塑级7022IR、7025IR;
13供应PC三菱:易脱模7025M10、7025M5、7025IR;
14供应PC三菱:S2000UR、S3000UR、GSV2020、GSV2030、302-05、303-15、303-22;
15供应PC出光:食品级IR2200;阻燃级IRY2200;导光级LC1500、LC1700;
16供应PC德国拜耳:加纤阻燃级5865;
17供应PC德国拜耳:阻燃级6555、6557;
18供应PC德国拜耳:抗紫外线级2807;
19供应PC德国拜耳:食品级2858;耐冲击2605;高流动2407;
20供应PC德国拜耳:2405、2458、2805、2865、3103、3105、3208、6485;
21供应PC奇美:食品级PC-110;耐候级PC-110U、PC-116、PC-122U;
22供应PC美国陶氏:食品级201-10、201-15
24供应PC嘉兴帝人:L-1225Y、L-1250Y;
25供应PC陶氏:Oct-00、Oct-10、990082、1059479。
以下新闻与产品无关
【 行业动态】一年, 城市静静凸显窘境 三维度勾勒降噪良方 在此前环保部公布的环境噪声污染报告(2016)中,省会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整体较2014年有所改善,但只有拉萨的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一级;同时,关于环境噪声的投诉超过了环境投诉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投诉占比。 根据该报告,总体来看, 具体来说,在监测的31个省会城市里, 关于建筑施工噪声的投诉占到投诉总量的一半( 事实上,早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危害。2011年,世卫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曾公开了一份关于噪音对健康影响的报告:《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根据该报告,噪声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噪声污染不仅会使人产生消极、烦闷的心理状态,影响睡眠质量,损伤听觉器官,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噪声危害导致民众对噪声的投诉高发。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噪声的投诉及降噪似乎成了疑难杂症:首先是人们常常投诉无门。噪声污染种类繁杂,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部门对于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其次是难度大。尽管按照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区一般为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对各类车辆出厂行驶噪声也有相关限制标准,但相关部门对于交通、装修等噪声的取证、处罚难度很大。此外,城市规划不充分、不合理,噪声防范措施、降噪技术不够,以及社会道德等因素掺杂其中让降噪良方难觅。 首先是向谁举报。《环境噪声污染法》规定,不同噪声归不同部门管理: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归环保部门管;交通运输噪声、生活噪声,原则上归门管。像笔者遇到的半夜装运施工垃圾的情形,到底属于建筑施工噪声还是交通运输噪声、生活噪声?还真不容易区分。如果相关部门不作为,想找推诿理由却挺简单。 再看取证。相对于空气、水、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具有时段性,一旦停止便很难取证。取证难就意味着处罚难。而事实上,噪音污染点多面广,如果不是群众举报,监管部门很难未卜先知。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公安机关次查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时,只能处以警告;只有在警告后不改正的,才能罚款。可是小区装修、渣土车扰民等问题,往往持续时间并不久,真要实实在在地处罚极难。处罚很轻、监管很难,法规往往只能空转,违法者就容易肆无忌惮。 因此,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治理噪声污染首先需要提高国人的公共意识。说理无用,投诉无用,只能在咬着牙坚持到忍不住去拍门之间徘徊治理这种类型的噪声污染,离不开公众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持续的宣传、引导。 治理噪声污染,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当前,关于噪声污染的处罚力度仍有待加强,比如笔者曾经投诉小区隔壁的建筑工地半夜违规施工问题,然后一个调查就要15个工作日来完成,往往数以亿元计的项目罚款却寥寥无几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不高,施工方就不会有痛感,就会有恃无恐! 另一方面,处理方式也可改进。噪声污染往往持续时间短、取证难。等到有关部门通过种种程序派人来调查,难免时过声迁,什么都没了。因此,对于噪声污染取证难等问题,不妨在设备、技术等配套方面弥补不足。另一方面,环保、公安、交通、城管等多个部门也需要理清权责、形成合力。也只有这样,噪声污染才不至于成为环境治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