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直接点名,一针见血。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从开通举报电话,到一线实地暗访从边督察边交办,到集中反馈督察情况从问题移交移送,到限时拿出整改方案&hellip&hellip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亮剑,在河北引发一波又一波强烈冲击,并推向全国。
2015环境公报揭面纱美丽正在不远处
环境保护部6月2日公布《2015年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指出,公报显示,环境保护部对33个市(区)开展综合督查,公开约谈15个市级主要负责同志各地对163个市开展综合督查,对31个市进行约谈、20个市县实施区域环评限批、176个问题挂牌督办,推动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公报指出,以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案件8000余件,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近3800件。公报还提到,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全国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次,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7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Ⅲ类、ⅣⅤ类、劣Ⅴ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一年揪出2000多起
事实上,在这碧水蓝天背后,是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铁腕治理的坚守。
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明确对数据造假明正典刑。1年里2658起监测数据造假案例被环保部门揪出,17个省区市对发现的问题立案78起。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部门正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控制建设、运行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完善落实和监督检查。
环境治理重查更要重治。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等专家建议,环保部门对监测数据造假必须持零容忍态度,除了强化力度,落实监管职责,还应探索运营方式、市场退出机制等创新手段使造假无处遁形。
2016年,环保部将落实随机抽查和抽查督查制度,省级环保部门对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控企业的现场抽查督查要实现全覆盖。
未来,十三五期间,环保部将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实权,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系统,为保障监测数据质量、实现监测与监管联动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推动地方委落实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治理质量的主体责任。
环保监测数据的实时公开是一切监督、监管、处罚的根本,公开才有监督、公开才能让造假行为更容易被识别。马军建议,当前,应尽快督促尚未进行实时公开的地方开展此项工作,结合各种社会组织的监测数据,让公众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让公众监督成为雪亮的眼睛,让环境利器不卷刃。
2016将开展环保督查
此外,环保部长陈吉宁指出,2016年环保领域改革将深入推进将开展环境保护督查,强化督政问责。
同时,陈吉宁介绍,各地去年共对163个市开展了综合督查,对31个市进行了约谈,对20个市县实施了区域限批,对176个问题进行了挂牌督办。希望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国所有地市进行一次督查,真正落实地方的责任。
2015年7月,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了政同责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环保督政问责力度加大,环保督查趋严的背景下,环保问责也在快速向地方传导。
据了解,在前一段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有关县(市、区)应对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被省、市督导组通报。对此,石家庄市纪检监察机关成立调查组,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并根据《石家庄市大气污染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晋州市、灵寿县、赵县、藁城区、裕华区、桥西区、平山县、鹿泉区、矿区的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事实上,2015年底以来,河北、湖北、河南等多地针对环保不力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相比于一年前,环保督政问责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地方表现得更加主动有业内专家表示,通过问责的手段强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