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PPP(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被全社会寄予了厚望。作为一种投融资模式和制度创新,PPP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新的历史时期,PPP模式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PPP僵局如何突围公众参与或成根治良方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听取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情况汇报。
PPP目前的推进难言顺利。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5月底,作为的主力军民间投资的疲软是导致PPP,PPP出现困局的一大原因。据公开资料,今年1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度
推广PPP,初衷之一在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借用社会资本在设计、建设、投融资、运营维护等方面专业优势,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但央企国企参与多、民间资本参与少的现实,与该初衷有所背离。
2016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加速下滑。为此,5月份国务院部署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项督查,项目不对民企开放督查小组发现地方推出的一些PPP,PPP项目总体落地率不高等问题。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以推和社会资本合作促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各类社会资本一视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项目,减少和简化不必要的审批。
针对这种情况,各地也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7月8日,福建省人民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PPP试点工作,为推动项目落地,福建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简化项目流程,减少审批(审核)环节,建立PPP项目实施方案联评联审机制,对非实质性、非关键性内容和环节予以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加快PPP项目推进速度。项目合同签署后,可并行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对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的内容不再作实质性审查。
诸如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公用民生项目,项目后续现金收益等受公用品价格左右,未必能随人员、运营成本等同步上调,导致项目回报率较低,也是民间资本对一些PPP项目不感冒的原因之一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
民资却站在了门外
然而近两年,业界人士李竞一为各地的PPP项目做咨询工作时发现,央企国企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民企越来越少。我们现在做了一个项目,前期通过资格预审的是15家企业,其中,央企国企加起来就13家,只有2家民企,还是上市公司。李竞一介绍说。
其实,社会资本与地方合作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一批港澳台商进入了高速公路建设领域。但从2008年推出四万亿政策到2013年,地方不差钱了,PPP模式受了冷遇。这个阶段民企也逐渐,一些小企业不断被央企国企并购。到2014年下半年重回和地方的视线时,PPP,PPP的社会资本方主角已经变成了央企国企,民企参与度非常低,而外资更低。
2016年5月下旬,国务院派出9个督察组分赴河北、山西、辽宁等18个省(区、市)调研。财政部副部长刘昆事后介绍,有企业家反映,各地优质的项目基本都被国企垄断民企要投入PPP,PPP项目的难度比较大,取得好项目更是难上加难。央企国企家大业大,更受地方的欢迎,经常跟地方打交道的崔宏伟回忆,他曾经听一个市领导跟央企进行内部磋商时说,我们都是一家人,什么事情都好商量。
对于民资和外资来说,央企国企是他们难以跨过的竞争对手。苏伊士亚洲执行副总裁孙明华指出,一家以前做钢铁的国企,收购一家水务公司,以前做钢铁时亏损,现在收益只要持平就是赚,所以,跟国企根本没法竞争。她说,一个以国企为主没有外资和民企参加的不会是一个完美的PPP,PPP。
PPP热情再燃
近日地方对PPP的热情明显升高。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入2016年,我国融资较为宽松,地方大量发债,但随着近期银根的略微收紧,发债难度加大,PPP又成了地方投资的主要模式。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由于上半年放款较为宽松,利率低至12个百分点,对于来说,低廉的融资下,不会选择利用PPP模式来获取相对成本较高的民营资本。
诚如国家将推进的1800亿元PPP融资支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