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被政策层寄予了殷切期望,也成为从到地方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继一系列政策规划之后,推动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也即将。
在国民经济序列里地位逐步,宏观政策、地方规划的密集令投资者欲动,但行内人却是冷暖自知。上一轮四万亿带来的国进民退至今仍在业内发挥威力,光伏行业成也、败也的故事仍有余响,对新兴行业,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怎样发力才对产业健康发展有效,是需要各界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今年以来,保护部科技司司长赵英民在多个强调,在推动环保产业中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有效环保产业需求,整合完善环保产业供给,充分尊重市场,转变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
也许,这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推力。
拉动产业要用市场手段
必须转变思路,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摆正位置和角色,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多帮助、多鼓励、不下旨、不参与
赵英民在上月召开的环保产业高峰上以市场手段推动环保产业的观点引起与会者的共鸣。他表示,在发展环保产业的中,只有市场规律被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投入产出的化效果,才能更好显现。
新一届执政以来,进一步强调尊重市场,审批,特别是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微观干预。对跟紧密相关的环保产业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为环保产业今后的可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赵英民说。
自环保产业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各地纷纷相关的产业规划,但据记者的资料,近两年来的地方环保产业规划几乎千篇一律地提出到何时要达到多少产值,要培育不同规模企业的具体数量,明确要发展的细分行业等,同一性和一厢情愿非常明显。
这种推动产业计划式的老三样已经引起相关政策层的注意。保护部于2011年了《环保关于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再三强调推动产业发展的节点选择和边界。
在第13届环保展期间举行的保护政策报告会上,保护部科技司技术处处长冯波发表了个人观点,他表示,要改变过去那种不顾市场实际需求,片面测定产业供给能力的思路。其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也有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光伏行业。当社会环保需求并没有很好释放的情况下,一味大幅度地产业供给能力,可能会造成总量和结构上的过剩。
各级在大力推动环保产业的中,有哪些着力点?对此,赵英民表示,首先在环保工作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何运用市场机制、价格杠杆,综用法律、经济、科技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推动环保工作,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他认为,以市场手段推动环保工作,进而催生环保产业非常好的一个案例,就是十一五实施脱硫电价补贴,带来了脱硫设施建设的飞速以及相关行业的兴盛。
其次,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中要摆正位置,就是要转变职能和角色,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多帮助、多鼓励、不下旨、不参与。赵英民建议,和省级更多地通过推动法规政策的完善,将问题的外部性转化为内部性,就是把一个不的事情变成有利可图的事情,实际上是要解决市场失效的问题而地级及以下的则要做好需求方,也就是甲方,特别是要转变观念,变过去的购买环保设备、工程为购买治污或者服务。
如何才能形成有效需求?
健全法制、完善,要学会做、治理服务的采购者
给资金、给优惠政策,这是推动产业发展的规定,但作为典型的政策导向、需求导向的产业,环保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常规思路,只有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形成有效需求,才能给产业发展注入的动力而作为环保产业市场中的客户,对环保产业采购的规模、形态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方向。
有效的需求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此,赵英民表示,推动环保产业应首先从有效测定环保产业需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