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环保,咋看起来,繁花似锦,然而,现实中的环保工作却难以让人满意。治理不仅仅是环保部门一己之事,同样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高起步用人导向亟待建立,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环保体系才是王道。
治理非环保部一己之事当推动社会参与
治理不是环保部门一己之事
眼下,事件的多发和恶劣后果,成为严重影响和威胁生命健康和的危险隐患,民众对解决问题的呼声很高环保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社会层面的共识之一,其紧迫性和严峻性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明确要求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在法律方面,明年起即将实施的新《环保法》堪称严,不仅对排放污染物等行为设置了按日计罚不设上限的严厉惩罚,也赋予了环保人员行政强制的权力。一系列举措之下,环保下大力气动真格的架势十足,被社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现实中的环保工作却难以让人满意,很多看起来很环保措施陷入落实难的尴尬境地。面对不断的治污不力现象,质问与责难的火力首当其冲就对准了环保部门,环保干部理所当然就成了众矢之的,承担起一切与问题相关的公共压力。
环保部门固然对治污不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承担较大的压力也完全正常,事实上,一些地方的各级环保部门确实存在不、不作为的失职现象,饱受诟病。但需要指出的是,问题的产生有其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化解生态与发展之间积存的矛盾,恐怕不是仅仅依靠一个环保部门就能有效解决。
以北京治理雾霾的为例,凭借跨区域、跨部门的通力合作,采取大面积动员和综合治理措施,北京才得以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见到久违的蓝色天空。亚太经合组织蓝的例子说明,治理必将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涉及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不能用单一的线性关系来分析,也难以指望某个职能部门的单打独斗。
环保干部的升迁之路民众大概不会太关心,但环保部门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却是个重大的课题。环保工作的困难,也体现在长期以来体制内存在的级别高才好办事的权力逻辑上。环保部门总体上的弱势地位,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环保干预、执行力不足的,这些问题都有待在未来进一步。
高起步用人导向亟待建立
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级委、组织部门应从选好、配强环保一把手开始着力。要高度环保一把手的配备,真正做到严进、宽出,选贤、配强,在全社会树立履职环保是一个高点起步的用人导向。
所谓严进、宽出,就是要把好环保一把手的入口关,并打通上升出口。建议各级委组织部门在考虑环保一把手人选时,视环保为重要岗位,把那些真正有上升空间潜力的干部选配到环保部门,进而在全社会树立环保岗位是一个高点起步的用人导向。只有把好了入口关,出口才更好办。环保一把手上升空间渠道通畅,又会吸引更多人才环保团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所谓选贤、配强,就是把那些有真才实学、经过多岗锻炼、有魄力又有手段的干部选配到环保岗位。选配到环保一把手岗位的干部,不仅要是要求的五好干部,而且要年富力强。这里特别强调环保一把手的年富力强,是因为环保部门干的是啃硬骨头、得罪人的活,需要有一定年龄优势的来推进。
同时,加强环保干伍的流动,不断输出去、引进来,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以四川省级环保部门为例,多年来,环保干部只进不出,积压严重,一批专业干部成长困难。近两年,四川省环保厅干部成长虽有明显改观,但长期积压尚需不断消减,急需打通干部输出渠道,加强人才智力置换。
大力推动社会治理
环保部门努力,社会治理同样不容忽略。
公众参与与社会治理的区别,在于社会力量在保护中的地位不同。公众参与表明保护是别人的事,公众只是参与进去,而社会治理强调社会公众是保护的主要力量之一,保护就是自己的事,这是两种不同的治理。
在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之所以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