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为创造良好生产生活,为全球生态作出贡献。
报告还强调,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能源。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8次缔约方大会已经结束。虽然《京都议定书》这一法律框架得以保全,但是第二承诺期的减排雄心不足、漏洞突出,减排效力大打折扣发展家关切的气候资金等重要问题也并未妥善解决各国间互信受损,未来的气候谈判前景将更加严峻。
但正在利用各种手段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刚刚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多哈气候大会上,代表团团长、副主任解振华指出,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时期的节能减排指标,部门将投入2万多亿元,全社会共计将投入超4万亿元。
与此同时,还公布了第二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名单,广州、青岛等29个城市入围。目前从各方面情况来看,国内支持低碳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仍是各级财政支出,但随着十二五时期各类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在上述试点地区的实施推广,国内节能减排产业或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资金瓶颈日益凸显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分别16%和17%,体现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低碳城市试点随之推出。
在机遇出现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更多压力。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的宏观大背景下,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资源约束趋向强化,给今后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同时围绕着能源、生态、气候等领域,节能减排的呼声也日趋高涨,由碳关税引发的贸易保护开始抬头另一方面,全民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全社会对节能减排的程度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这些
相比于”十一五”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政策,财政对合同能源项目的投入力度更大,到按年节能量每吨煤奖励240元北京等地区还以法规的形式将地方配套到260元,和地方奖励合计达500元,有些地方更是达到了800元。节能专家联盟网首席执行官白炳楠告诉记者,每节约1吨煤,大概需要2000-3000元的投入。按照的数据,2012年财政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比上年251亿元,加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发展资金和基建投资中安排的资金,合计达到1700亿
一年1700亿元的财政投入与十二五累计4万亿元的资金需求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而接下来3年内,我国还要面临更加巨大的环保投入。那么,如何弥补这两组数字之间的差额?业内人士表示,财政不可能负担起全部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接下来,相关部门的工作重心会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工程上,通过带动相关社会资金投入来完成十二五目标。
民营企业的春天
4万亿元,这一数字的确激动人心,但如何能够真正落实,这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一家从事节能减排服务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忧虑。
那么,政策的天平是否会如愿以偿地向民营企业倾斜呢?
近日,在谈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副主任张晓强表示,设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级也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地方财政资金,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给予有条件的支持但除了资金投入外,要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