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The Special Focus海 绵 城 市 建 设 图1 网格交织型排水板 图2 凹凸型排水板三、凹凸型(蓄)排水板特性介绍1、分类:凹凸型(蓄)排水板一般采用由苯乙烯或聚乙烯材料冲压而成,厚度常见的有20mm、25mm、30mm三种,单块尺寸500mm×500mm,块与块之间有锁扣连接,并分为不漏空(图2)与漏空(图3)两种。
不漏空的凹凸型排水板同时具有阻根功能,对防水层有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
图3 漏空的凹凸型排水板2 、 性 能 : 根 据 现 行 国 家 标 准 《 种 植 屋 面 工 程 技 术 规程》JGJ155-2013,凹凸型(蓄)排水板的最大压缩强度应≥150k Pa,即15吨/m2,由于种植大型乔木的屋面绿化的种植荷载一般不超过1.5吨/m2,因此排水板足可承受任何一种屋面绿化的荷载要求。
该规程还要求纵向通水量不小于10cm3/s,考虑暴雨雨量的标准为24小时降雨50mm,假设期间最大雨量为1小时20mm,则该小时内的纵向通水量为1.4 cm3/s,因此该纵向通水量足以满足暴雨时的通水需要。
3、设置方式:排水板最初在国内应用时,国内尚无厂家生产,施工时按进口产品的说明书要求,必须是凸起端向上布置,如凸起端向下布置属于违规操作。
如图4所示德国金科(Zin Co)公司种植屋面构造示意图中,排水板凸起端向上,下部设保湿毯作为蓄水层,凸起端上设有孔洞可使土壤接收保湿毯中的水蒸气。
图4 德国金科(Zin Co)公司种植屋面构造当排水板的生产引入国内并被广泛应用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布置方法:一种是传统方法即凸起端向上(杯口朝下);另一种出于施工便利的考虑,为避免排水板上面的过滤层向下塌陷,将凸起端向下(杯口朝上)布置。
两种布置方式在不同的技术人员间产生争论,认同前者的认为后者违法了凹凸型排水板的使用要求。
那么第二种方法是否可行呢?本文对此给出分析结论:施工中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不漏空排水板,一旦凸起端向下布置,排水板将基本失去排水功能,属于完全错误的施工方案;但如果采用图3所示的漏空排水板,即使凸起端向下布置,雨水也会从漏空部位下渗,不影响雨水排放,而且由于杯口向上,其内会储蓄少量雨水,更符合目前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漏空排水板是排水板引入中国后的改良产品,目前为中国独有。
因此凸起端向上还是向下布置,选用不同的排水板情况也是不同的。
四、(蓄)排水板的产品改良仔细观察图2所示的排水板,会发现其表面有凸起的圆圈形纹路,这是一种经过设计改良的产品,圆圈形纹路一方面起加强肋的作用;另一方面纹路间可储存残留水分,兼有一定程度的保湿作用,但其蓄水作用有限。
为进一步增加排水板的蓄水功能,出现了排、蓄功能并重的改良产品(图5),板面即上凸又下凹,下凹部分可相对多地蓄水,成为名副其实的(蓄)排水板。。
这种排水板也可反过来布置,利用杯口储水,使储水量进一步增加,断面如图6。
根据项目经验,图6中的a应不小于25mm,否则容易因为上部的过滤层下陷导致排水不畅。
图5 排、蓄功能并重的凹凸型排水板 图6 排、蓄功能并重的凹凸型排水板剖断面为避免(蓄)排水板上的土工布等过滤层下陷而造成排水不畅,产生了一种改良构造,即在过滤层下部加铺一层塑料网片作为过滤层的支撑(图7a),该做法由于造价原因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较少。
国外的另一种等效做法是在排水板上填充细石或粗砂(图7b),但这会增大屋面荷载及种植成本,国内应用也较少。
(蓄)排水层有三个主要功能和一个辅助功能。
三个主要功能中:一是排水功能,及时排出土壤中的多余水分,避免植物烂根现象发生;二是增进土壤底部的透气性,抑制土壤厌氧细菌的繁殖,避免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三是适度蓄水,补充旱时需要。
辅助功能是部分(蓄)排水层所用材料兼有对防水层进行防根穿刺保护的作案 例●应 用 篇 图7a 在过滤层下部增铺塑料网片 图7b 在排水板上填充细石图7 凹凸型(蓄)排水板防过滤层塌陷的构造图8是厚度≥50mm的网格交织型立体排水板,总高度大,因此透气性好,且立体结构使承载力进一步加大,可用于种植大型乔木的屋面。
图8 立体排水板五、(蓄)排水板的其他辅助用途除蓄、排水功能外,(蓄)排水板还有增加土壤透气性等方面的作用,以下介绍(蓄)排水板在其他方面的用途。
1、增加土壤透气性:在种植槽的内侧面将(蓄)排水板竖向布置,和种植土底部的(蓄)排水板连通,成为通气间层,增加土壤透气性,参见图9中的部位①。
在种植中、大型乔木的种植池四周和底部建议使用厚度≥50mm的立体排水板。
2、与园路的结合:在园路侧面竖向布置(蓄)排水板,可成为园路两侧的渗排水通道,避免雨水对种植土产生冲刷,参见图9中的部位②;园路下部地垄墙的基础,可使用凹凸型排水板杯口向上布置作为垫层,施工时在杯口内灌浆加强其对地垄墙的支撑强度,因杯口在平面上呈错落布置,所以不会影响底部雨水的渗排,参见图9中的部位③。
图9 (蓄)排水板的多用途示意六、对(蓄)排水板的理解目前(蓄)排水板的名称中,“蓄”字是在括号内的,这源于现行国家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中“(蓄)排水层”的概念,其中“蓄”字也在括号内。
对此应如何理解呢?(蓄)排水板是重点强调“蓄”还是“排”?为此,笔者有机会咨询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编制组专家,了解到编制该规程时将“蓄”纳入括号的用意是: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北方缺水可强调其蓄水性,南方雨多应强调排水性,因此将“蓄”纳入括号,使其内涵能够适应各地的不同气候条件,如规程第5.1.13条第3款明确规定: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宜选用蓄水功能强的排(蓄)水材料。
但同时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观点:在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因降雨量小,雨水被土壤吸收后基本无水可蓄;南方雨多,但降雨集中,在雨季时应强调排而不是蓄,因此“蓄”字在理论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笔者认为这种反面意见不无道理,但我国地域广泛,南、北方气候条件也非一成不变,因此贵在实践摸索,的确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在上海地区的经验,当种植土厚度不大于100mm时,用杯口向上布置的(蓄)排水板进行蓄水,对种植土的保湿作用明显,当种植土厚度大于200mm后,其作用就可忽略了,此时种植土将起主要的蓄水作用,对中雨雨量的雨水一般可吸收70%以上。
另外,在欧美的简单式屋面绿化构造中一般设置有保湿毯,排水板承担排水作用,保湿毯承担蓄水作用,排、蓄分属不同的构造层,如图4。
笔者经过调研后,了解到欧美的屋面绿化一般由屋面防水公司总包施工,在防水层上设置保湿毯首先是作为防水保护层,并在此基础上演变成为兼有保湿蓄水作用的构造层。
而国内屋面绿化一般是在土建施工方完成了防水层和细石混凝土整浇保护层的施工后,再由绿化公司进场完成绿化施工,因此保湿毯的做法在国内应用较少。
但笔者认为,在覆土厚度不大于100mm的种植屋面中,设置保湿毯是有益于土壤保湿的。
七、结语虽然(蓄)排水板已被广泛应用于屋面绿化,但由于过去并未强调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因此产品的排水性能普遍突出于它的蓄水性能。
据笔者所知,在深圳已有绿化公司将(蓄)排水板的厚度加大,使图6中的“a”≥80mm,使其蓄水功能显著提升,经当地项目实践验证,覆土在200mm左右的植草屋面在使用了这种(蓄)排水板后,可基本免除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