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是迄今地球上最古老也是繁盛的动物类群, 千百年来, 人类与昆虫历经无数的 “恩 恩怨怨”与“爱恨情仇” ,昆虫文化就借此生发并渗透到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等各个层 面。我国昆虫文化源远流长,虫旁之字达三百多个,以虫旁字为姓者四十多个,以虫为地名 者二百多个,昆虫诗歌一万多篇,与昆虫有关的民间节日一百多个 …… 蝉、蝶、蚕、蟋蟀、 蜜蜂等经典昆虫意象早己超越了原本的生物学含义, 成为民族历史记忆、 意识与文化的载体。
昆虫作为时令象征由来己久,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惊蛰”春雷惊醒冬眠的虫子,意味着大地回春。古往今来,经典昆虫文化不仅寄托了人们深切的感动与感知,并且蕴含深刻的科学道理。譬如“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
《月夜》),虫声紧促透过绿色窗纱,报告春天来临;夏天是属于蝉的,所“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而蟋蟀的鸣叫总能激起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绪,象形汉字“秋”就来自“蟋蟀”的变形。“轮将秋动虫先觉,换得更深鸟更催”。从科学意义上:昆虫是变温动物,对气候变化有着天然敏锐的感知。科学家通过建立一个公共监控系统、跟踪昆虫生活史来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研究评估温室效应对生系统的影响。最新的研究己经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昆虫有着深远的影响,热带昆虫而不是北极熊,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而灭绝的第一批物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