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简介
安徽省种植土壤肥力指标检测单位
安徽省种植土壤肥力指标检测单位
产品价格:¥3
上架日期:2018-08-04 09:03:42
产地:广东广州市
发货地:广东广州市
供应数量:不限
最少起订:1把
浏览量:182
资料下载:暂无资料下载
其他下载:暂无相关下载
详细说明

    安徽省种植土壤肥力指标检测单位:


        通过施加化学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进行化学固定的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改良剂的作用效果主要来自改良剂施加后的土壤pH 效应[2]以及改良剂本身与重金属的吸附络合沉淀作用[3]。利用化学改良剂原地修复的特点,可以在改良土壤性质的同时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尤其适用于我国大面积的中轻度污染农田的修复。

        钢渣(Steel Slag,SS)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约占粗钢产量的12%~20%[4],其主要成分包括CaO、MgO、SiO2和FeO[5]。钢渣产量大,价格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筑路、冶金返回料、玻璃生产中[6]。钢渣对农田土壤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其施加后可以有效提高土壤pH 值和有效硅含量,增加水稻产量[7-8]。作为一种碱性富硅物质,钢渣是一种潜在的重金属污染农田改良剂,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仍然很少。Chen 等[9]的实验表明,钢渣的施用可以降低糙米中镉的浓度,但钢渣施加对污染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及在抑制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作用机制方面,仍然缺少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钢渣粒径及施用量的处理,结合室内土培实验和大田实验,研究钢渣施加对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采用电动注入装置,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腐真菌在均匀电场作用下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以及这两种微生物电动注入的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腐真菌可通过电泳和电渗两种作用在电场下迁移,电泳起主导作用,微生物向阳极迁移为主。在所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的迁移速率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13.5 cm·d-1,白腐真菌18.0 cm·d-1。采用循环混合电解液可使土壤中pH值保持中性,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存活。相比于定期变换电场方向,保持电场单向运行可使微生物在土壤中分布更均匀。z89g88l5ysqw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可使有机污染物矿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一直备受学术界和修复产业界的青睐[1]。但是,微生物技术修复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中,特效微生物是影响生物修复速率的重要因素,往往需加入活性微生物进行生物强化[2]。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吸附、沉降阻止或延迟了微生物的运移[3]。传统方法是通过水力作用将外源微生物注入,这种方式注入的微生物通常集中于注入点的局部位置,引起微生物在局部疯长,容易堵塞土壤孔隙,使强化过程失败[4]。
        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型原位修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施加微弱直流电场,利用各种电动力学效应(电迁移、电渗析和电泳)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子、无机离子、有机分子和微生物细胞定向运动[5-8]。将电动力学与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9-10],可以解决一些制约微生物修复效率的瓶颈问题,有效引入微生物,提高其利用效率。

        土壤除了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还具有重要的碳保留能力。在目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土壤碳库的聚碳能力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保守估计,即使是2 m 深的土壤,其碳储量已达2 400 Pg,约是植被碳库的4.4 倍、大气碳库的3.2 倍[1]。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由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前者可通过输入植物碎屑对土壤有机质进行补充,而后者则主要受到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1]。有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使大量的有机碳以CO2 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是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CO2 的主要过程,是全球碳循环的最大通量之一[2]。据估计,全球每年由土壤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约为(0.8~4.6)×1015 g[3],其中农田生态系统释放强度可达640 g·m-2·a-1,因此土壤呼吸的微量变化将导致大气中CO2 浓度的显著变化。

        滨海土地多由滩涂围垦而成,围垦的土壤由于来源于海洋,含盐量高、土壤板结、物质输送困难,导致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低下的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严重影响了盐碱土壤系统物质循环及土壤资源为植物持续利用[4]。为使围垦滩涂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修复、改良和可持续利用等已成为生态学家和管理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线询盘/留言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我们原则 上建议您选择本网高级会员或VIP会员。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