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池塘底泥用于种植需检测什么:
全球工业萘产量约121 万t。我国工业萘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7.2%,这些萘最终都以不同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途径有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废物倾倒和工业漏渗。污水灌溉是我国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最主要方式[8-10]。莫斯科地区土壤多环芳烃调查表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为59~1 350 ng·g-1,其中萘和菲的含量最多[11];2000 年我国珠江三角洲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的含量调查表明,在污染源PAHs 含量中以萘、芴、菲等2~3 环化合物为主(平均占总含量的59%)[12];段永红等对天津地区土壤的多环芳烃进行了调查,结果也是表土中PAHs 含量为537~4 210 ng·g-1,其中萘的含量最高[13]。
由于多环芳烃在土壤中污染严重,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污染的修复,其中微生物和植物修复的研究居多。国内外已经对PAHs 的环境行为展开的大量研究中,有关PAHs 的植物毒性的研究却鲜有报道[14]。万寅婧等[14]研究了土壤中萘对小麦发芽及幼苗的生态毒性影响,刘建武、袁蓉等研究了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紫萍等水生植物净化萘污水能力和萘对水生生物生理指标的影响。而有关土壤萘污染对农作物毒性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报道更为少见[15-16]。
本文选择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萘污染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萘污染浓度不同的土壤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便为分析多环芳烃对玉米生态毒理效应提供依据,为多环芳烃污染地区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选取华北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针对(1)秸秆移除;
(2)秸秆表覆;(3)免耕;(4)秸秆深施;(5)施农家肥这5 种典型的田间管理,使用农田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系统对冬小麦农田全生育期进行了原位长期观测,并采用13C 自然丰度法对土壤碳的转化进行了监测,同时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及生物量高低顺序为施农家肥、秸秆深施、秸秆表覆、秸秆移除和免耕,而且土壤有机碳的更新也有同样的趋势;施农家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而秸秆移除和免耕则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轻微下降;冬小麦甲烷的排放或吸收只占总增温潜势的不到1%,在进行统计总排放当量时基本可以忽略,N2O在总排放当量中的比例在2.55%~11.62%范围内;N2O 的大量排放主要来自于拔节期及开花期,秸秆移除、施农家肥和秸秆深施会导致N2O 排放在总当量中的份额增加至10%左右,而秸秆覆盖和免耕N2O 排放在总排放当量中的份额只有3 %左右,冬小麦农田总的温室气体排放88%以上来自于CO2的排放,特别是秸秆表覆和免耕95%以上来自土壤碳的损失而释放的CO2。总体来看,秸秆深施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减少碳的损失,增加土壤碳并产生相对较少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较好的固碳减排方式。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约占中国可耕地面积的22%。冬小麦和夏玉米是此平原上的两大主要农作物[1]。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农业种植方式的变化,农业机械作业的比例越来越大[2-3],秸秆还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4],化学肥料使用量逐年增加,农家肥则有逐年减少的趋势[5-6],这些农田管理措施的改变,必将对农田土壤碳的储存和转化、温室气体排放产生较大影响[7-11]。为了探索不同的农业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碳及温室气体的影响,
:选择5 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天然土壤,采用批量实验方法考察典型多溴联苯醚BDE47 的解吸行为,并尝试利用非线性Freundlich 模型和线性模型模拟不同初试浓度条件下BDE47 的土壤解吸过程。针对较为显著的器壁吸附影像,所有检测数据均进行器壁吸附定量修正。结果表明,BDE47 土壤解吸过程总体分为初始的快解吸和后续的慢解吸两个阶段。在初始阶段,BDE47 解吸过程表现为线性行为,但非线性特征随解吸时间延长呈现增强趋势。土壤有机质(用TOC 表征)释放的溶解有机质是影响土壤中BDE47 解吸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土壤是有机污染物主要的积聚汇和潜在的释放源之一,除吸附过程外,土壤颗粒的解吸过程对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等归趋行为、生态环境效应、污染土壤的治理与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土壤对多种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HOCs)的吸附-解吸过程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其中,土壤有机质发挥着主导作用[1]。研究者分别从土壤有机质形态和化学组成的角度提出各种吸附-解吸理论对此加以解释。Weber 和Huang 等将土壤有机质分为橡胶质(软碳)和玻璃质(硬碳)两个主要区域,提出吸附平衡速率差是导致非线性吸附的主要原
因[2-3]。在玻璃质硬碳中,HOCs 的吸附具有慢速非线性特征,并出现溶质竞争吸附和解吸滞后等现象;而橡胶质软碳中HOCs 则呈现快速的线性吸附,基本没有溶质竞争和解吸滞后的发生[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