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碳酸饮料、果汁等饮料的塑料瓶外形美观、设计时尚、携带方便,很受人们的欢迎。饮料喝完后,舍不得扔掉,留着再利用,尤其是中小学生、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农民工经常使用用过的矿泉水瓶装饮用水。而更多的市民爱用这些塑料包装瓶装盛放油、盐、酱、醋、酒、茶及黄豆、绿豆等杂粮。这种重复利用本是一种“低碳”的生活行为,却被媒体放大为重复使用会释放有毒物质致癌物,危害人体健康。这显然是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
专门研究毒素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罗尔夫·哈顿博士指出,塑料瓶或塑料容器重复使用或在冷冻后使用不会危害健康。哈顿博士认为,毒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很多生物中都聚集着少量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工业加工过程中因为燃烧而产生毒副产品,并大量释放到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渗透到食物链中,不过绝大部分有毒物质还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由于塑料包装的原材料来自石油,为了节约资源,许多发达国家都研制出了塑料包装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早在1991年就已经将再生PET切片用于食品包装物。PET材料的良好阻隔性使其成为各种碳酸饮料、果汁、奶乳制品、茶饮料、矿泉水等食品和饮料最主要的包装材料。在我国,目前所有的PET塑料瓶全部是由从石油中提炼的原生PET原料制造而成,每年高达300万吨的PET塑料瓶产量消耗了超过1800万吨的石油,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PET再生塑料瓶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在北京市范围内,每年废弃的PET塑料瓶总量高达15万吨,约为60亿只废旧塑料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随着制造再生PET切片的技术发展,再生食品级PET切片可以直接用于食品包装,从而达到100%的无限循环再利用,PET再生塑料瓶的再生利用大大节省了石油资源的消耗。1946年英国发表了第一个制备PET的专利,1949年英国ICI公司完成测试,但美国杜邦公司购买专利后,1953年建立了生产装置,在世界最先实现工业化生产。初期PET几乎都用于合成纤维在我国俗称涤纶、的确良。80年代以来,PET作为工程塑料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相续研制出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目前PET与PBT一起作为热塑性聚酯,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