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标价仅为产品展示价,具体价格咨询客服
古代制作陶瓷以手捏成型、模印成型和淘车成型为主,为此琢器和圆器较多。秦汉时期出现的红掏围屋、猪圈、掏仓等是中国陶瓷史上早具有板面黏结形式的琢器。唐宋时期,瓷枕的制作体现了陶瓷生产中板面黏结制作工艺的完善和进步。从陶瓷生产工艺来看,以板面黏结制作而成的陶瓷成型难度高,烧造也易变形。纯正瓷板的制作是在琢器生产工艺上逐渐形成的,它经过了一个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并与瓷砖、墓志、镶器的制作密切相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至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又出现了空心状的瓷砖,砖面长宽各约20厘米,厚约5厘米,中间由瓷条撑住,形如扁方盒,正反两面加彩,此种空心瓷砖以五彩纹饰多,也有青花、斗彩,瓷砖用于镶嵌在木制床的三面围栏上。如首都博物馆藏《五彩人物花鸟瓷砖》整套共9块,以圆形瓷砖为中心,对称排列,两侧方形瓷砖正面绘历史人物故事,反面绘春桃、夏莲、秋菊、冬梅等四季花鸟图案。画工精湛,色彩丰富,是一套难得的康熙五彩佳作。这种用于制床三面围栏上的瓷砖,画面内容有“郭子仪子媚满朝”、“琴棋书画十八学士”等。至雍正朝此类方形瓷砖的烧制技术又有提高。由于方砖有一定的高度,因此是竖立在匣钵中烧成的,其形制更大,厚度更宽。